1972年,21岁的知青李文忠救了一名11岁的落水女孩。令人没想到的是,女孩上岸

历史追星者 2025-08-03 09:12:09

1972年,21岁的知青李文忠救了一名11岁的落水女孩。令人没想到的是,女孩上岸后,却郑重严肃地对他说:“你先别娶媳妇,等我长大后,立刻就嫁给你!”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2年的夏天,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刘家沟热得像个蒸笼,21岁的北京知青李文忠正在玉米地里除草,汗水顺着晒得黝黑的脸颊往下淌。

突然,村口老槐树方向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喊声:"快来人啊!小霞掉河里了!"

李文忠扔下锄头就往河边跑,那时正值汛期,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11岁的刘俊霞在水里扑腾,红色头绳时隐时现。

岸边几个妇女急得直跺脚,会水的男人们都去公社开会了,李文忠二话没说扎进水里,湍急的水流几次把他冲得东倒西歪,有回差点撞上河中央的礁石。

最后他拽着女孩的辫子游回岸边,自己却因为力竭被冲出去百来米,幸亏抓住岸边的柳条才爬上来。

浑身湿透的刘俊霞被父母搂在怀里直哆嗦,小姑娘突然挣开大人,跑到瘫在地上的李文忠跟前,小脸绷得紧紧的:"李大哥你别娶媳妇,等我长大就嫁给你!"

看热闹的村民笑得前仰后合,老支书叼着烟袋打趣:"城里来的后生要当咱刘家沟女婿喽!"李文忠红着脸摆摆手,只当是孩子吓糊涂了的玩笑话。

这个从北京四中毕业的知青确实招人喜欢,别人嫌粪桶臭捂着鼻子跑,他能挑着担子在田埂上走得稳稳当当。

村里老人咳嗽,他连夜走二十里山路去县城买药, 知青点的伙食总不够吃,他把自己那份掰一半给瘦弱的同伴,渐渐地,老乡们不再叫他"李知青",都喊他"文忠娃"。

刘俊霞家就在知青点隔壁的窑洞,自从落水事件后,小姑娘三天两头往李文忠屋里跑,有时揣着两个热乎乎的烤土豆,有时是刚摘的野杏子。

有回她神秘兮兮掏出一本皱巴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是她拿攒了半年的鸡蛋跟收破烂换的,李文忠捧着书的手直发抖,他已经两年没摸过课外书了。

1974年知青开始陆续返城,看着同伴们兴高采烈收拾行李,李文忠蹲在窑洞门口抽了一宿旱烟。

天亮时发现刘俊霞缩在墙角,眼睛肿得像桃子,小姑娘把攥得发热的纸条塞给他,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你说过要教我打算盘的,说话不算数是小狗。"那张纸条现在还被李文忠夹在日记本里,纸边都磨出了毛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陕北时,李文忠已经是县农机站的技术员,他设计的播种机获得省里表彰,北京有单位发来商调函。

那天他骑着自行车往刘家沟赶,车把上挂着托人从上海捎来的红纱巾,21岁的刘俊霞正在晒谷场教妇女们识字,看见他来了,手里的粉笔"啪"地断成两截。

1983年国庆节,32岁的李文忠和22岁的刘俊霞在村口老槐树下摆了五桌酒,新房是两人亲手夯的土坯房,窗户上贴着李文忠剪的喜鹊登梅。

闹洞房时有人起哄问新郎官咋就认准了陕北丫头,他掏出那张泛黄的纸条:"有人十年前就给我下聘书了,不敢不答应啊。"满屋子人笑出了眼泪。

如今在西安某高校任教的李教授夫妇,每年暑假都要回刘家沟住半个月,当年救人的河段修起了石桥,桥头石碑上刻着"文俊桥"三个字。

总有年轻人围着他们要听爱情故事,刘俊霞就笑着指指丈夫:"问他,我这辈子就撒过这一次谎。"李文忠扶了扶老花镜,把老伴儿长满茧子的手攥得更紧了些。

在这个快餐式爱情泛滥的年代,这段始于救命之恩的感情显得格外珍贵,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有的是十年如一日的等待与守候。

或许真正的浪漫从来不是鲜花钻戒,而是我愿用整个青春等你长大,你敢用一生光阴陪我变老。

就像黄土高原上倔强的柠条花,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绽放出动人的芬芳。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