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将领起义后,出任解放军军长,却暗中联系蒋介石,由此被抓!聂荣臻却不知如何处理,毛主席指示:“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的华北军区整编会议上,一个身着解放军军装的中年男子刚走下火车就被警卫战士团团围住, 这位36军军长刘万春还没反应过来,冰冷的逮捕令已经递到眼前。
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在绥远起义通电上签字的将领,私底下竟偷偷派人往香港送信,信封里装的正是蒋介石亲笔写的"华北剿总司令"委任状。
刘万春的故事得从黄埔军校说起。这个河北汉子当年在练兵场上那股子狠劲,连来视察的蒋介石都忍不住拍他肩膀。
靠着老蒋的赏识,他从团长一路升到111军军长,成了傅作义手下的得力干将。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那会儿,傅作义亲自做工作让绥远旧部起义,刘万春表面上跟着老长官走,背地里却打着自己的算盘。
他派亲信营长带着电台潜伏下来,每个月往香港跑两三趟,把解放军的布防情况塞进茶叶罐里递给国民党特务。
最让人心寒的是,就在起义谈判期间,他手底下的兵居然当街打死了共产党派来的联络员,这事儿要搁在平时,解放军早就动手剿了,可为了争取和平解放,硬是咬着牙把血往肚子里咽。
连傅作义后来听说这事都臊得满脸通红,他哪能想到自己带出来的兵能干出这种两面三刀的事。
要说蒋介石也真舍得下血本,不光给刘万春封官许愿,还专门派说客带着金条来当见面礼,老蒋在信里写得明白:"华北剿总司令"的位子虚席以待,就等着他振臂一呼带着部队反水。
刘万春把这封信当传家宝似的藏在卧室墙缝里,半夜经常摸出来对着油灯看,做着东山再起的美梦。可他不知道,从第一个密使踏入香港那刻起,公安部的眼线就盯死了这条线。
1950年初北京特别冷,刘万春接到开会通知还挺得意,以为要受表彰,结果刚出火车站就被按住了,公安从他贴身口袋里搜出还没寄出的密信,上面连偷袭张家口的计划都画好了示意图。
聂荣臻元帅看着厚厚一叠证据直皱眉,按军法这种叛徒够枪毙十回,可人家毕竟顶着"起义将领"的名头。
案子报上去,毛主席的批示就九个字:"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这背后藏着大智慧。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开打,全国还有上百万原国民党起义部队,要是处理不好寒了人心,保不齐又要闹出乱子。
最后刘万春被送去劳改,在监狱里反而想通了,晚年逢人就说共产党给他留条命是再造之恩。
回过头看这段历史特别耐人寻味,同样是起义将领,曾泽生带着50军在朝鲜战场打得美军措手不及,吴化文起义后稳坐浙江省交通厅长,陈明仁更是被授了开国上将。
可偏偏有人放着阳关道不走,非要往独木桥上挤,刘万春的悲剧就在于,他既看不清天下大势,又放不下那点私人恩惠,最后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教科书里的反面典型。
要说共产党对待起义将领真是仁至义尽,看看董其武,起义时带着四万人马,后来当上23兵团司令,1955年照样授了上将军衔。
就连刘万春这样的,毛主席还是给留了活路,这份胸襟,难怪当年那么多国民党将领愿意倒戈。
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有人抓住机遇重获新生,有人鬼迷心窍万劫不复,关键就看能不能读懂"人心向背"这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