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国军上将庞炳勋、少将邵恩三被日军包围。日军喊话投降,邵恩三表示绝无可能,举枪自杀,庞炳勋犹豫再三后,放下了武器。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5月的太行山深处,春末的雾气裹着硝烟在山坳里盘旋,庞炳勋的第三十四集团军残部被日军36师团两个联队围困在陵川县九连窑一带,岩壁上的弹孔像蜂窝般密集,战壕里最后半箱手榴弹在凌晨的突围中已经打光。
邵恩三的驳壳枪只剩两发子弹,一发留给敌人,一发留给自己。
山下的日军用铁皮喇叭循环播放着劝降通告,汉语播音员刻意拖长的声调在山谷里荡出回音,邵恩三摸出怀表看了眼。
表盖内侧嵌着北平师范学堂毕业照,照片里穿学生制服的青年和此刻满脸硝烟的少将判若两人。
他想起六年前卢沟桥的炮声响起时,自己连夜把怀孕的妻子送上南下的火车,妻子攥着他军装第二颗纽扣哭得站不稳,那枚铜纽扣现在还在他贴身口袋里发烫。
掩体另一侧的庞炳勋正用刺刀挑开日军空投的劝降信,信纸边沿印着樱花纹样, 老将军左腿的旧伤在阴雨天总是发作,那是台儿庄战役时被弹片咬穿的疤痕。
当时警卫员要背他后撤,他抓着机枪架吼"老子这条瘸腿比小鬼子的军旗值钱"。
此刻他盯着信纸上"保证将官级待遇"的字样,喉结上下滚动着,战壕积水倒映出他灰白的鬓角。
日军阵地的扩音器突然改放《何日君再来》,缠绵的旋律混着枪械上膛的金属声,邵恩三看见炊事班老王正用钢盔接岩缝渗出的山泉,伤员们传喝着半壶浑水,有个十七岁的小兵偷偷把最后半块压缩饼干塞给昏迷的战友。
他转身从公文包抽出作战地图,在背面写下"非畏死,实耻降"六个字,落款时钢笔尖划破了纸张。
黎明前的黑暗中传来钢盔碰撞声,日军夜袭分队正在攀爬东侧峭壁,邵恩三把写好的遗书塞进参谋的档案袋,突然听见庞炳勋沙哑的嗓音:"当年在临沂,张自忠连夜驰援咱们的时候..."
老将军没说完就哽住了,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胸前那枚青天白日勋章。
山风卷着早开的杜鹃花瓣扑进战壕,粘在邵恩三枪柄刻着的"还我河山"四字上。
第一缕阳光照进山谷时,日军九二式重机枪的弹链声撕碎了寂静,邵恩三看着对面阵地上扬起的旭日旗,突然想起南京陷落时在江边看到的浮尸。
他扣动扳机前最后看了眼怀表,分针正指向妻子教书的昆明小学上课时间,庞炳勋在爆炸声中弯腰捡起飘落的劝降信,绑腿渗出的血把绑腿布染成了紫黑色。
悬崖下的日军突然停止射击,翻译官喊着要"见庞总司令叙旧",原来对面联队长是当年台儿庄战役的日军参谋,在望远镜里认出了老对手。
邵恩三冷笑一声卸下枪管保养,油布擦过膛线时带出暗红色的血垢,伤员堆里有人开始唱《满江红》,跑调的歌声里,庞炳勋把劝降信折成纸飞机扔向悬崖深处。
正午太阳直射岩壁时,最后三个侦察兵带回绝望的消息,所有突围路线都被机枪阵地封锁。邵恩三发现老将军在偷偷撕毁司令部密码本,燃烧的纸灰沾在他颤抖的胡须上。
当日军第三次喊话时,邵恩三突然站上战壕边缘,对着山崖下的敌人朗诵文天祥的诗句,他的军装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面破碎的旗帜。
黄昏的暴雨来得突然,山洪冲垮了西侧战壕,庞炳勋望着在泥浆里挣扎的伤员,突然下令把所有文件埋进弹药箱。
邵恩三明白这是要为投降做准备,他默默退到岩洞深处,把最后一颗子弹压进弹膛,洞顶渗下的水珠砸在枪管上,声音像妻子当年在北平火车站滴在他手背的眼泪。
日军在入夜时分发动总攻,照明弹把山谷照得雪亮,邵恩三看着自己映在岩壁上的巨大影子,想起小时候在保定城隍庙看的皮影戏。
他对着自己太阳穴扣动扳机时,怀表里的照片正好飘落在庞炳勋脚边,老将军弯腰想捡,膝关节旧伤却让他重重跪在泥水里,这个姿势像极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