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1团在鄂中第一次伏击日军,直到半夜,仍未见敌,战士们因为没吃饱,饿得厉害,肚子咕咕叫。团长周志坚得知后,焦虑道:“这可怎么打!” 深夜的憨山寺静得可怕,只有战士们肚子里传出的阵阵”咕咕”声打破寂静。这支刚刚进入鄂中的新四军部队正在进行他们的首次伏击,但敌人迟迟不来,饥饿却如影随形。当团长周志坚听到这些声音时,一句焦虑的话脱口而出。 1939年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进入鄂中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成立后,深入豫南、鄂中,积极抗击日军、打击敌伪,逐步创建根据地。为了站稳脚跟,扩大影响,李先念决定要打一场漂亮的开门红。 这个重任落在了周志坚肩上。周志坚,1916年12月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夏店镇周家湾村,1929年3月到湖北省汉孝皮指挥部教导营当战士,1930年2月转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三团三营七连。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从13岁就参军的年轻指挥员,经历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在红军时期就表现出色,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新四军鄂豫挺进支队团长。 李先念把周志坚叫来商议作战方案。两人是老战友了,配合默契。李先念看中的正是周志坚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过硬的指挥能力。经过反复研究,他们选定了安陆县憨山寺附近作为伏击地点。这里山高林密,公路经过时要拐一个90度的大弯,是理想的伏击地形。 周志坚带着几个大队长化装侦察了好几天,把地形摸得一清二楚。他们在路上挖了深沟阻止车辆通行,在山坡上布置了口袋阵,还专门选择了机枪的最佳射击位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周志坚把能想到的细节都考虑到了。 黄昏时分,300多名战士悄悄进入阵地。大家都知道这是新四军在鄂中的第一仗,意义重大,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战士们按照预案分散隐蔽,水连珠机枪也架设到位,就等着日军自投罗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前半夜还算平静,后半夜问题来了。阵地上开始传出奇怪的声音——“咕咕咕”的响声此起彼伏。周志坚开始还以为是夜鸟在叫,仔细一听才发现是肚子在响。他摸摸自己的肚子,也在”咕咕”叫个不停。 原来,战士们晚饭吃得不多,就那么点干粮根本不够消耗一整夜。加上紧张的精神状态,体力消耗更大。现在已经是后半夜了,大家都饿得厉害,肚子叫得厉害。虽然战士们都咬牙坚持,没人开口抱怨,但这种情况让周志坚很担心。 天快亮了,日军车队还是没有出现。周志坚拿着望远镜不断观察公路,心里越来越着急。战士们已经饿了一夜,体力严重透支,这样的状态还能打好仗吗?他忍不住说了一句话:“这可怎么打!”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山上的观察哨发出了信号——敌人来了!五辆日军卡车出现在公路上,正朝着伏击圈开来。周志坚立即打起精神,下令全体做好战斗准备。 当车队进入伏击圈后,周志坚果断下令开火。水连珠机枪率先怒吼,埋伏在四周的战士同时射击。前面的卡车被深沟卡住,后面的车想调头又没地方,几辆车一下子堵在一起。日军在车上盲目还击,但火力明显处于劣势。 周志坚指挥部队收缩包围圈,两翼的战士向中间冲击。日军见势不妙,开始向东侧突围,正好撞上4中队2分队的阵地。这个分队兵力相对薄弱,面对日军的猛攻,战士们利用地形顽强阻击。关键时刻,突击部队赶到,形成多面夹击,全歼了这股日军。 战斗结束后,周志坚立即组织打扫战场。五辆卡车被烧成废铁,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战士们虽然饿着肚子打仗,但士气高昂,战斗力丝毫不减。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次憨山寺伏击战的胜利,标志着新四军在鄂中站稳了脚跟。李先念对周志坚的指挥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成功也为后来新四军在鄂豫边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9年10月,新四军又在京山县新街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在李先念等人的直接指挥下,新四军在湖北省京山县的新街歼敌百余人,取得了挺进鄂中以后的第一场大捷,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政治影响。 周志坚在抗日战争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后来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参加了无数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中原突围中承担重任,周志坚任第2纵队副司令员,指挥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45团,担负掩护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机关突围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中的一员。 那句”这可怎么打”的担忧,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指挥员对战斗的责任心,更是对战士们的关爱。正是有了这样的好干部,新四军才能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饿着肚子也要打胜仗,这就是当年新四军战士的精神风貌。您觉得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先辈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感悟。
抗战中,新四军1团在鄂中第一次伏击日军,直到半夜,仍未见敌,战士们因为没吃饱,饿
熹然说历史
2025-08-01 22:15:10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