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在老山战役中,他冲锋陷阵,三次进攻50号高地,即便身负重伤,

断代史鉴 2025-08-01 13:12:15

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在老山战役中,他冲锋陷阵,三次进攻50号高地,即便身负重伤,仍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 1984年4月,118团5连的战士们蹲在猫耳洞里,听副连长张大权讲攻击方案。 这个三十出头的汉子,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地图,指尖在50号高地的位置戳了又戳,布置接下来的进攻方案。 4月28日天还没亮,冲锋号就撕破了寂静,张大权提着轻机枪,第一个跳出掩体,突击队像股黑浪,顺着山坡往上冲。 起初一切都顺,22号、21号高地很快拿下来,尖刀班都摸到主峰山脚下了,可就在准备冲最后一段时,意外来了。 地图上看着是个整山头,实际上却分南北两座,中间那片凹地跟个口袋似的,先头班刚踏进凹地,北边山头的机枪就跟疯了似的扫过来,子弹打在石头上迸出火星子。 更糟的是,南边山头上,刚才被打退的越军从坑道里钻出来,轻重火器一起响,走在最前面的7个战士没来得及反应,就倒在血泊里。 张大权吼着,把机枪往地上一架,对着北边山头猛扫,他后背被弹片划开道口子,血顺着军装往下流,可他顾不上。 眼看着战士们被压在凹地里抬不起头,他硬是带着二排冲上山头,用手榴弹炸掉越军的火力点。 等把最后一个伤员拖回来,他才发现自己左手腕被打穿了,伤口周围的皮肉都焦了。 第一次冲锋下来,连队折损了近一半人,战士们蹲在弹坑里,有的哭,有的骂,还有的抱着枪发呆。 张大权找了块干净石头坐下,撕开急救包缠手腕,血把纱布浸透了,他就再裹一层。 他把剩下的人重新编了组,把火箭筒、重机枪都集中起来,“等会儿炮兵掩护,咱们从侧面绕过去,端了他们的老窝。” 第二次冲锋,张大权把机枪背带挂在脖子上,用右臂夹着枪往前冲,子弹嗖嗖地从耳边过,他就跟没听见似的。 战士们被他感染着,一个个跟猛虎似的往上扑,火箭筒轰开越军的地堡,手榴弹在战壕里炸开,眼看着就要冲上北边山头,天空突然传来“呜呜”的声音——越军的炮弹来了。 炮弹像下饺子似的砸下来,整个山头都在晃,张大权正指挥战士们挖掩体,一块弹片“嗖”地飞来,削开了他的小腹。 他低头一看,肠子顺着伤口往外涌,吓得旁边的通讯员脸都白了,他却咬着牙,用手把肠子塞回去,扯过三角巾死死缠在腰上。 可越军炮弹一轮接一轮,战士们刚冲上去,又被压了回来,更气人的是,阵地上的越军爬出来,把牺牲战士的遗体往山下扔,还用汉语喊:“中国佬,有本事来啊!” 听到这话,战士们红了眼,攥着枪就要往上冲,张大权一把拉住他们。 第三次冲锋前,张大权清点人数,只剩下23个能打的了,他拄着枪站起来,小腹的伤口疼得他直咧嘴,可眼神里全是火。 “咱们5连从建军起,就没出过草包。”他扫了眼战士们,“今天,咱们就跟越南人较较劲。活着,就站在这山头上;死了,也得躺在这山头上,看谁是草包!” 没人说话,23双眼睛里全是跟他一样的狠劲。 冲锋号再次响起时,张大权冲在最前面,机枪打光了子弹,他就抡起枪托砸;手榴弹扔完了,他就抱住个越军滚进战壕。 战士们跟着他,踩着尸体往上冲,等最后一面军旗插上主峰时,大家才发现,张大权半跪在战壕里。 他的右手还扣着扳机,左手腕的伤口早就黑了,腰上的三角巾被血泡得透湿,肠子从破口处渗出来,在石头上结成了暗红的痂。 后来清理遗物,战士们在他口袋里摸出张纸条,上面记着欠账:给战士们买罐头,加起来整整700元。 有人这才想起,每次发工资,张大权总往炊事班跑,让给战士们加个菜,自己却总啃压缩饼干。 战士们想凑钱把账还了,可他老娘范华敏来了以后,说啥也不肯,老太太从抚恤金里抽出700元,一张张数清楚,说什么也不肯欠下别人的钱。 张大权已经半年没给家里写信了,部队搞战备,书信电报全停了,范华敏天天让大儿子去大队部看看,有没有信来。 直到他牺牲后第三天,大儿子在报纸上看到“一级战斗英雄张大权”的名字,腿一软就坐在了地上,等把老娘从菜地里叫回来,老太太刚看清报纸上的照片,当场就昏倒了。 这些年,总有人问,和平年代还需要英雄吗?你看汶川地震时,那些背着老百姓往安全地带跑的兵; 新冠疫情时,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医生;洪水来了,跳进水里搭人墙的消防员…… 他们都是张大权那样的人!没人生来就是英雄,可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总有人会站出来,把害怕藏起来,把责任扛起来。 现在去麻栗坡烈士陵园,英雄台那块墓碑前总有人献花,有老兵带着酒来,边喝边跟老连长“聊天”;有年轻人举着国旗,对着墓碑敬个不标准的礼。 老山的风还在吹,吹过那些弹痕累累的石头,吹过那面永远矗立的军旗。 那面旗上的弹孔,像一双双眼睛,看着山脚下的村庄升起炊烟,看着边境线上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

0 阅读:17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