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他一人歼敌400多名,立下赫赫战功,退伍时却因有关部门写错一字,苦干33年临时工,无人知晓。直到银行上门讨债,这位老英雄才被发现。 1949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蒋诚也在家乡主动请缨加入军队,当时原名蒋启高的他望着一往无前的解放军战士,特意为自己改名叫蒋诚,寓意自己以后要对军队、对国家、对人民要始终如一的忠诚。 由于当时进入部队时加入的是机枪炮连的战士,对于操控各种型号的大炮和机枪轻车熟路,蒋诚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时应召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蒋诚进入朝鲜作战时已经是1951年了,当时志愿军正在与敌人进行第五次战役,蒋诚所在部队精确执行上级布置的作战任务,蒋诚也就跟着部队转战多处,先后大战400余次,并顺利的重创土耳其旅。 当时已为党员的蒋诚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中来回拼杀,得到了上级的重视。 上级知道蒋诚以及他所在部队的作战实力,于是更加珍惜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战斗后希望这支部队先休养一阵,等到真正的大战来临,自然会派遣他们出战。 而蒋诚也没有休息多久,上甘岭战役便残忍的开始了。 当时,直面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志愿军的一个师的兵力,在半个月的战斗中拼光了5600余人,不少连队全部打光,上级便指示蒋诚所在部队结束休养,直接作为第二梯队直扑上甘岭作战。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本来即将露出胜利者微笑的美军脸上迅速垮了,他们于是疯狂的朝着我军守卫阵地发射炮弹,炮弹当量甚至一度超过历史以来最高投放量。 但蒋诚依然和队友们坚守在他们要据守的战地上。并凭借着弱小的火力坚持作战十余天,大难不死的蒋诚在后续反攻的过程中更是一鼓作气带着机枪班的同志一举消灭了400多名敌人,作战中蒋诚的肠子被乱飞的子弹打出,他忍痛将肠子塞进肚子,继续作战,坚持带伤不下火线。 也正因为此,蒋诚在后来得到了上级颁发的一等功证书,回国后由于领导部队出色还在班长的岗位上荣立三等功。 而这封一等功的喜报在书写时由于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将蒋诚所在家乡隆兴乡写成了兴隆乡,导致喜报没有送到蒋诚家乡,这封奖励也因为“查无此人”尘封在档案馆几十年。 而退伍后的蒋诚却选择深藏功与名,比起奖励,他更愿意去过他的农民生活。 由于养蚕技术一流,蒋诚一度担任县里相关岗位,帮助乡民脱贫致富,后来他见到县里实在贫穷,要想富先修路,于是蒋诚凭借自己在家乡的好口碑筹资修路,中途资金断裂,蒋诚是那种自己的名誉做贷款,贷来了2400元钱,才把公路修好。 此后为了还钱,蒋诚一直在家乡干自己能干的建筑工人和农民的工作,尤其是这种带有临时工性质的建筑工人工作,他一干就是30多年。 银行的还款期限设置的久,但多年过去,银行也只能派人来催尽快补交欠款,直到这时,得知蒋诚为了村民贷款修路的档案馆相关人员王爵英在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尘封多年的嘉奖书。 王爵英迅速找到上级,把他所能推理的来龙去脉以及现在蒋诚面临的窘境和上级一说,上级便迅速展开了细致的调查,确定了蒋诚老人就是嘉奖书上的一等功授予人员。 于是国家不仅帮助蒋诚度过了窘境,还主动补发蒋诚同志三十多年来该拥有的荣誉,让这位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的老战士收获本就应该拥有的声名与掌声。 在老人去世前,蒋诚受到了国家特殊优待,并收到了来自国家颁发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与上甘岭英雄、抗美援朝一等功等一起,抚慰着这位老人的心。
《送别老英雄!全国道德模范、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逝世》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