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年,北海舰队驱逐舰大队航海长李冰天按照上级命令,正准备组织出海训练。这天,他去大队部开会,刚进入会场,就被通知:“你马上暂停职务。” 不久后,李冰天奉命,转业到内蒙古海渤湾玻璃厂当工人去了。 1948 年,在东北解放战场上,一个娃娃呱呱坠地了。父母给他取名为 “李冰天”,寓意 “出生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期望大儿子长大后,也能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李冰天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自小刻苦读书、成绩优异,考入了北京 57 中学就读。 从北京 57 中学毕业后,李冰天揣着对大海的向往,穿上了海军军装。在驱逐舰上,他是出了名的 “拼命三郎”,航海军图被他翻得卷了边,夜里还抱着天文钟琢磨星象定位。有次台风天出海执行任务,巨浪把船掀得像片叶子,他死死扒着舵盘,硬是靠着精准的计算把船驶进了安全海域,回来后被记了三等功,胸前的奖章亮得晃眼。 接到转业通知那天,李冰天正在擦拭航海日志,钢笔在 “训练计划” 那页停住了。战友们都替他抱不平,说他航行了十多万海里,熟悉每片海域的暗流,就这么去当工人太可惜。他只是把奖章摘下来,放进抽屉最底层,对着镜子理了理军装领口:“组织让干啥就干啥,在哪儿不是干活。” 内蒙古的玻璃厂离海千里,车间里的高温烤得人直冒汗。李冰天穿着粗布工装,跟着老师傅学烧窑,手上的老茧磨破了一层又一层。以前在舰上指挥若定的航海长,现在每天扛着沉重的玻璃原片,腰累得直不起来,夜里就在宿舍的硬板床上疼得翻身。有人打趣他:“李航海长,这玻璃窑可比军舰难伺候吧?” 他抹把汗笑:“都是技术活,摸清脾气就好了。” 厂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觉得这个新来的工人不一般。别人嫌清理窑炉又脏又累,他主动请缨,钻进温度高达几十度的窑里,拿着钢钎一点点凿掉结垢。有次窑炉突然漏气,他把工友推出去,自己顶着浓烟关阀门,胳膊被烫伤了一大片,结疤后像爬着条红蚯蚓。 后来恢复政策,有人来找他,说可以回部队或者安排到机关。他看着车间里运转的机器,还有围着他请教技术的年轻人,摇了摇头:“这儿挺好,玻璃烧得透亮,心里也亮堂。” 直到退休,他还住在厂里的老宿舍,墙上挂着张泛黄的海图,那是他当年亲手绘制的。 有人说他这辈子太亏,本该在军舰上施展才华,却在玻璃厂耗了一辈子。可他自己不这么想,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出生,在惊涛骇浪里成长,早就把 “不畏艰难” 刻进了骨子里。不管是航海长还是烧窑工,他都拿出十二分的劲去干。这种不计较得失、在哪儿都发光的韧性,比那些只看重职位高低的人,更让人佩服。 生活里总有突如其来的转折,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随遇而安。李冰天用一辈子证明,真正的奋斗不是看站在什么位置,而是不管在什么位置,都保持着向上的劲头。这种在逆境里不低头的精神,或许就是对父母期望最好的回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海军“下饺子”模式持续推进近日,两艘最新批次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式加入中国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