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是有叛徒在我们中间,不然仅仅以中国女人脑子,又怎么能这么快判断出我们的飞行路线?那个叫李莉的女人,一定在我们身边安插了奸细!” “李教员,你这些数据全是教材上的,美军最新雷达参数早变了!”1998年国防大学的教室里,一位海军指挥官毫不留情地打断了李莉的授课。 那一刻,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年轻的李莉站在讲台上,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这就是李莉职业生涯的开端,没有掌声、没有喝彩,有的只是刻骨铭心的“滑铁卢”。 那天晚上,李莉在办公室哭到深夜,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照着她从图书馆借来的厚厚一摞外文军事期刊。 “我绝不容许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李莉擦干眼泪,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这句话。 从此,国防大学里出现了一个“拼命三娘”:凌晨四点,当其他教员还在睡梦中,李莉已经坐在电脑前分析最新的卫星图像;深夜十一点,当校园里只剩下巡逻的卫兵,她还在比对不同时期的美军演习录像。 有一次,李莉为了验证一个数据,连续工作36小时,最后晕倒在办公桌上,被送进医院时手里还攥着一份美军装备分析报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李莉在分析大量公开资料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美军首轮打击不会是传统的地面进攻,而是精确制导武器对巴格达机场的毁灭性打击。” 当时很多资深军事专家都认为这个预测太过大胆,但三天后,美军果然以“斩首行动”的方式,用精确制导炸弹瘫痪了萨达姆的空中力量。这次精准预测让李莉在军内声名鹊起,也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 2016年南海局势紧张时期,美军F-35隐身战机频繁抵近侦察,解放军多次拦截未果。 李莉带领团队日夜不休地分析,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规律:F-35的隐身涂层在南海高湿度环境下会出现微弱的雷达回波。 “他们在阴雨天特别喜欢走西线航线,”李莉指着卫星云图对团队说,“因为云层能增强隐身效果,但恰恰暴露了他们的行动规律。” 三天后,当美军飞行员杰克逊少校再次驾机闯入时,突然发现被中国雷达牢牢锁定,惊慌失措地向基地报告:“见鬼!中国人竟然准确预测了我们的航线?” 五角大楼为此专门召开紧急会议,他们宁愿相信内部出了叛徒,也不愿相信中国有一个“超级大脑”! 从此,李莉成了美军的“眼中钉”,2018年,李莉申请的国际学术会议全部被拒签,美国智库的邀请函也神秘失效。更严重的是,她的电脑频繁遭到网络攻击,十年心血的研究资料险些丢失。 对此李莉只是淡然一笑:“这说明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在她的身上,我们见识到了来自强者的底气。 如今的李莉已是两鬓斑白,但眼神依然锐利,从被质疑的年轻教员到令美军忌惮的军事专家,李莉用三十年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战争时代,最坚固的国防长城,不仅是用钢铁铸就的,更是用智慧和汗水浇筑的。 信息来源: 央广网|军事专家李莉:我的人生一直在路上 百度百科|李莉 文|墨海 编辑|史叔
中国武器下一个要实战验证的就是能不能打掉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目前来看,最好的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