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购置税减免门槛跃升:混动“破百”背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加速

2025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对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25年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对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调整。这一公告,在政策延续的脉络中,砸出了技术升级的浪花,也正式拉开了行业“淘汰赛”新阶段的大幕。

政策核心:混动车型“纯电续航”门槛的跨越式提升

此次政策调整中,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技术要求变化最为瞩目——纯电动续驶里程的“有条件等效全电里程”,从过去的43公里直接跃升至“不低于100公里”。这意味着,未来想要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混动车,必须具备更强的纯电驱动能力,“混动”与“纯电”的技术边界,在政策引导下被推向了更偏“电”的一侧。

与此同时,政策还明确了车型目录的“过渡规则”:2025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减免税目录》且符合新公告技术要求的车型,自动转入2026年第1期《减免税目录》;不符合要求的车型,则将从目录中撤销。这一规则相当于给行业划下“最后期限”,车企必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产品的技术迭代,否则将直接失去购置税减免的市场竞争力。

二、政策调整的底层逻辑:技术进阶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为何要在此时提高新能源车购税减免的技术门槛?从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来看,这是政策与技术、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处于快速迭代期。过去几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纯电车型的续航里程早已突破“焦虑线”;增程、混动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发动机热效率、发电效率以及电驱系统的能效都有显著提升,让混动车实现“百公里纯电续航”成为技术上可行的目标。政策的调整,正是对“技术可行性”的及时响应,确保优惠政策始终与前沿技术接轨。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此前,新能源车行业经历了“政策驱动+市场爆发”的规模增长阶段,但也出现了部分企业“蹭政策红利”、推出技术含量不高的“过渡型产品”的现象。通过提高技术门槛,政策旨在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淘汰技术落后的产能,推动整个产业向“技术高端化、产品精品化”转型。同时,明确2026—2027年的政策方向,也稳定了企业对长期发展的预期,让车企能更有规划地布局技术研发与产品矩阵。

三、车企的“压力测试”:研发竞速与产品迭代的攻坚战

对于车企而言,此次政策调整无疑是一场“压力测试”。

首先是技术储备的考验。那些早已布局“长续航混动技术”的企业,将迎来政策红利的释放期。比如部分品牌此前推出的增程式或插混车型,本身就具备150公里甚至更长的纯电续航,此次政策调整对它们而言是“顺水推舟”,甚至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差异化优势。但对于仍依赖“短续航混动”技术路线的企业来说,必须在短短数月内完成技术升级,从电池选型、电驱系统匹配到整车能耗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底蕴与供应链整合能力。

其次是产品周期的挑战。汽车产品的研发、测试、量产本就有漫长的周期,而政策给出的“2025年底”节点,压缩了车企的调整时间。这意味着车企必须加速产品迭代节奏,甚至可能需要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以适配新的技术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整合能力、生产管理效率将成为车企能否“赶上末班车”的关键。

四、市场与消费者:购车逻辑重构与“优中选优”的新局

政策的蝴蝶效应,也将深刻改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与消费者的购车逻辑。

对市场而言,混动车型的技术路线将更加“电动化”。未来能享受购置税减免的混动车,本质上更像是“可油可电”的长续航纯电补充型产品,而非过去“以油为主、以电为辅”的过渡型车型。这将推动混动市场的产品结构升级,低技术含量的混动车型逐渐被边缘化,市场份额向技术领先的产品集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与产品体验的权重将被重新定义。一方面,符合新要求的车型能继续享受购置税减免(以20万元车型为例,购置税减免约1.77万元),不符合的车型则会因额外的购置税支出,抬高购车成本;另一方面,纯电续航“破百”的混动车,能覆盖更多日常通勤场景的纯电需求(如多数城市用户每日通勤里程在50公里以内),既解决了纯电车型的“长途焦虑”,又能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纯电模式下能耗更低),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将得到显著提升。

五、行业“淘汰赛”加速:从“千帆竞发”到“强者恒强”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浪潮早已席卷全球,新能源赛道成为车企转型的必争之地。但经历了前期的高速扩张后,行业必然要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此次购税减免政策的调整,正是“淘汰赛”加速的信号。

在这场“淘汰赛”中,技术能力不足、研发投入滞后的企业,将面临产品被市场淘汰、政策红利丧失的双重压力,逐步退出主流竞争;而技术储备深厚、能快速响应政策与市场变化的头部企业,将凭借更优质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最终,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从“千帆竞发”的野蛮生长,走向“强者恒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结语:政策指挥棒下,行业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026年新能源车购税减免技术门槛的提升,看似是一次“政策收紧”,实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助推器”。它以明确的技术导向,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依赖”转向“技术驱动”,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对于车企而言,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技术攻坚战;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次迈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蜕变;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将能拥有更优质、更具技术含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向着更具深度与厚度的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