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七大首次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但是八大通过的党章却没有再提。胡乔木说:“我们党提出毛泽东思想后,苏联党始终拒绝承认这个提法,在苏联报刊上绝口不提毛泽东思想。这成了一个禁区。” 一个重要概念的消失与重现,往往折射出历史的深层逻辑。从1945年七大写入党章,到1956年八大悄然删除,再到60年代重新恢复使用,"毛泽东思想"这四个字的起落沉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考量?胡乔木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说起党章中指导思想的变迁,很多人都知道七大是个重要节点。1943年7月5日,王稼祥首次使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两年后的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这是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七大党章一个最大的历史特点。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成熟。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独创的理论指导,不再完全依赖苏联的经验。 可奇怪的是,到了1956年八大,情况却发生了逆转。中共八大期间有一件事引人注目,就是在所有文件和发言中取消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个变化让很多人感到困惑,难道党对自己的理论创新成果不认可了吗? 其实,这个决定早有端倪。自1948年11月以后,毛泽东多次将送他审阅的文件中有"毛泽东思想"的字样删去,或改为别的说法。毛泽东本人对这个提法一直比较谨慎,他多次表示不要在公开场合使用这个概念。 到了1954年,党中央正式做出决定。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起草了一个《关于毛泽东思想应如何解释的通知》。《通知》还特别说明,"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我们认为今后党内同志写文章做报告,应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办理。" 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调整呢?胡乔木后来给出了答案。胡乔木后来解释说:"这与苏联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提法不感兴趣有关。""在我们党提出毛泽东思想后,苏联党始终拒绝承认这个提法。在苏联报刊上绝口不提毛泽东思想。这成了一个禁区。凡是中共文件中提了的,它在发表时都给删掉。"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理解。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各国共产党都要看苏联的脸色行事。苏联人认为,马列主义就是马列主义,哪里还有什么"中国的马列主义"?在他们看来,这种提法有搞分裂、另立山头的嫌疑。 既然苏共是如此态度,而中国革命又离不开苏联的帮助,从大局出发还必须搞好与苏共的团结,出于这样的考虑,不仅'历史决议'将毛泽东思想提法删去,并且在1956年八大不提了。这就是为什么八大党章会出现这种"倒退"的根本原因。 当时的国际环境确实复杂。苏共当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其反对个人崇拜的做法在中共中央引起的反响是可以想见的。1956年正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时候,在这种背景下继续强调"毛泽东思想",确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但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就此停下。进入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0年中苏论战公开化,苏联突然撤走1390名在华专家、终止600份合同,中苏关系走向破裂。既然苏联不再是盟友,中国自然也就不必再顾忌苏联的态度了。 直到60年代初,中苏两党开始论战后,中共中央才恢复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提法。这不但是一种政治策略,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从此以后,"毛泽东思想"重新成为党的重要理论财富,并在历次党章修改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回过头看,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理论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环境、政治考量等等。但真正科学的理论总是会重新闪光,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最终还是得到了历史的认可。 一个理论概念的曲折历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政治生态。从胡乔木的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你觉得当时的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妥协,还是不必要的让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段鲜为人知的党史细节。
蒋介石设下圈套,连周总理都中计,只有毛主席保持清醒,成功破解“1936年1月的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