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真是可笑,菲律宾遭水灾,它们就给了一百二十多万美元,菲律宾人说这点钱塞牙缝

波览历史 2025-07-29 10:14:20

欧洲人真是可笑,菲律宾遭水灾,它们就给了一百二十多万美元,菲律宾人说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欧洲人却在社交软件上呼吁中国救援队增援。   欧洲人的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菲律宾上百万人泡在洪水中,他们象征性地掏出一百来万美元,平均到每个灾民头上还不够买瓶矿泉水。   转过头,就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运动,把中国救援队夸得天花乱坠,催着我们赶紧出钱出人。   这幅景象,实在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荒诞。菲律宾遭遇大范围水灾,超过一百五十万民众的生活陷入停滞,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已超过两亿美元。   在这样的人道主义危机面前,欧盟宣布的126万美元援助,无异于用一张纸巾去堵爆裂的水管。菲律宾国内有官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点钱“塞牙缝都不够”,话虽糙,理却不糙。   可笑的是,本该承担更多责任的西方世界,却巧妙地玩起了“乾坤大挪移”,将聚光灯直直地打向了中国。   一时间,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中国的溢美之词:“中国人最心善”、“中国救援队训练有素,世界顶尖”,言下之意,只有中国出手,才能拯救菲律宾于水火。   这番“美言”,听起来却格外刺耳。就在不久前,菲律宾对中国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自2023年以来,在总统小马科斯的带领下,菲律宾的外交罗盘指针几乎是180度大转弯,全面倒向美国。   他们在南海问题上屡次三番地发起挑衅,与美国大搞联合军事演习,甚至向美军开放了多个新的军事基地,其战略意图,连小马科斯自己都毫不讳言,就是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同盟。   这种一边在中国家门口排兵布阵,一边又希望中国在危难时刻慷慨解囊的逻辑,未免太过天真。   记忆不会说谎。时间倒回至2021年12月,当超强台风“雷伊”席卷菲律宾时,彼时的中菲关系正处于杜特尔特总统治下的“黄金时代”。   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宣布提供100万美元的紧急现汇援助,中国驻菲大使馆更是紧急筹措大批食品包送往灾区,早已捐赠的大米也及时运抵。   那时候的援助,是建立在两国友好互信的基础之上。   外交部的数据也显示,仅2020年以来,中国对菲各类援助总额就超过了5亿美元,涵盖了基础设施、农业、抗疫等方方面面。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友谊被现实的坚冰所冷却。当菲律宾选择成为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将矛头对准昔日的援助者时,就应该预料到,善意不会是无限透支的信用卡。   中国网友的情绪很真实,一条“不是不想帮,而是不能再当冤大头了”的评论获得了上万点赞,这背后积压的,是一种被辜负后的清醒。   这些年,从土耳其地震到巴基斯坦洪水,中国救援队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有时甚至比受灾国本国的队伍还要迅速。中国的援助理念里,有“雪中送炭”的传统美德,但这份美德,需要被珍惜而不是被利用。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扮演的角色。他们掏了一小笔钱,买了一张人道主义的入场券,然后就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挥着中国去完成最艰巨的“主体工程”。   他们既能收获“呼吁援助”的好名声,又无需承担巨大的财政和物资压力,这笔账算得不可谓不精明。   这已经不是善意的提醒,而是把中国当成了国际责任的“接盘侠”和人道援助的“提款机”。   现在,皮球被踢到了中国的脚下,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如果出手援助,是否等于默许了菲律宾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外交投机行为,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   如果不出手,又是否会伤及无辜的菲律宾民众,同时给那些等着看笑话的西方媒体留下口实,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形象?   或许,答案并不在于简单的“帮”与“不帮”。有网友提议,可以通过民间NGO进行小规模、非官方的援助,既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也避免为对方的官方政策背书。   也有人认为,不妨冷处理,静观其变,看看菲律宾方面是否会有一个真正诚恳和具有反思意味的姿态出现。毕竟,国际关系终究是现实的,国家间的善意,从来都是相互的。   历史的长河中,中菲两国的关系本就几经沉浮,从明朝郑和的友好往来,到近代殖民时代后的风云变幻,合作与摩擦始终并存。   但无论历史如何演变,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亘古不变:尊重是相互的,友谊是双向的。想要获得别人的真心帮助,首先要拿出自己的诚意。   好意和善款,从来都只应该留给朋友,而不是递给那些一边与你为敌,一边又想从你口袋里掏钱的“投机者”。 信息来源:菲律宾恶劣天气致31人死亡 超627万人受灾 2025-07-28 13:45·央视新闻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