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里,发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瑞典武官听说中国驻瑞大使

熹然说历史 2025-07-28 21:14:03

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里,发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瑞典武官听说中国驻瑞大使是一位将军,他不是很相信对方的实力,就带着瞧不起的口吻,问咱们大使带过多少兵,得知真实数字后,顿时肃然起敬,那位大使就是耿飚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人才奇缺,周总理决定从军队选拔有能力的将领担任驻外大使。1950年5月9日,耿飚被任命为中国驻瑞典大使,同年9月正式到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 耿飚出身贫苦,7岁跟着父母逃荒,13岁就到矿场当童工。正是在水口山铅锌矿,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了工人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水口山童工到红军团长,耿飚这一路走得很不容易。 长征时期,耿飚担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这个团是前卫部队,专门负责开路和掩护。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最惨烈的一仗,面对敌人的疯狂围攻,耿飚虽然身患疟疾,但还是拿起马刀冲进敌阵拼杀。这一仗打得太惨了,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他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毛泽东同志曾就此事写信表扬耿飚同志。 抗战期间,耿飚有过一次重要的外事经历。1944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要到晋察冀考察,周恩来点名让耿飚护送。这帮美国人刚开始挺傲慢,耿飚就严厉管教他们,让他们服服帖帖地通过了封锁线。这次经历让周恩来看出了耿飚的外交才能。 解放战争时期,耿飚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后来又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杨罗耿兵团"在我军历史上很有名,以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副司令员耿飚三人姓氏命名。 接到当大使的命令后,耿飚虽然心里不太情愿,但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告诉他要去瑞典当大使,还是中国向西方派出的第一个大使。 为了学会外交礼仪,这些将军大使们下了不少功夫。他们经常躲在勤政殿旁边的小屋里,透过窗户纸观看外国大使递交国书的过程,然后轮流练习。从扛枪打仗的军人变成穿西装的外交官,这个转变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容易。 1950年9月19日,耿飚来到瑞典递交国书,为了不出任何差错,他在前几日反复背诵瑞典的官员官职,政绩,风土人情,领导人的喜好等等。递交国书那天,93岁的瑞典老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接见了他,气氛比想象中轻松得多。 1950年10月1日,耿飚在驻瑞典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这也是我国大使首次在西方国家举行国庆招待会。这场招待会来了500多人,都是瑞典军政界和社会精英。大家对这位来自东方的大使都很好奇,想看看新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就在招待会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位瑞典海军司令走到耿飚面前。这个军官看耿飚文质彬彬的样子,不太相信他真的是个打过仗的将军,就带着轻蔑的口吻问:"听说大使先生是位将军,不知您带过多少兵?" 这个问题问得很不客气,周围的宾客都听出了挑衅的意味。要知道瑞典长期保持中立,全国军队也就几万人,这个军官显然是想看中国大使的笑话。 面对这种明显的轻视,耿飚没有生气,而是很平静地回答:"没多少,大概也就十几万吧。"这个数字一出口,瑞典军官的脸色马上变了。他没想到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国大使,竟然指挥过比整个瑞典军队还要多的部队! 瑞典司令马上立正敬礼说:"您统帅的军队人数比我们整个国家的军队还要多啊!"这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一个军人对另一个军人的敬意。现场所有人都被这戏剧性的一幕震撼了,原本喧闹的大厅变得鸦雀无声。 耿飚没有显露出丝毫骄傲,而是谦逊地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为了促进两国关系。全场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位来自新中国的大使用实力赢得了瑞典人的尊重。第二天瑞典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称赞他是"一个伟大国家派来的杰出大使"。 这次外交较量的成功,为耿飚后续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他在瑞典工作期间,还兼任驻丹麦、芬兰公使,为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耿飚又先后担任驻巴基斯坦、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在阿尔巴尼亚期间,他敢于实事求是地向国内反映援外工作中的问题。毛主席看了报告后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1971年耿飚结束外交官生涯回国,后来又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长等要职。1981年3月,耿飚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成为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有军衔的国防部长,因为他1950年就转到外交部工作了,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

0 阅读:56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