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说的非常好,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走着走着就变成了美国公司。现在英伟达点名11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要购买英伟达芯片,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公司的考验。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时刻,如果这些公司纯粹站在赚钱的角度,100%购买美国芯片,而忘记民族和国家利益,那么过几年,美国大规模的制裁将重新袭来。现在就是考验这些公司,是否可信的关键时刻。 刚被美国卡了脖子的国内AI企业们,一边想突破算力天花板,一边又要防着美国新招。 英伟达端出H20芯片,说是“中国特供”,可行内的人早就看穿了,这就是比原来旗舰产品弱不少,瞄着美国那道管制线量身打造的。 看起来能解决燃眉之急,实际上这就是个技术套娃,目的还是不让中国彻底甩开英伟达的体系。 有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芯片参数,而是它背后的生态系统。英伟达的CUDA深深捆住了开发者的脚,几年下来,公司、人才、项目全都习惯了这一套。 如果继续买英伟达的货,无论硬件怎么弱,企业最终还是绕不开他们定的路数。 那种依赖感一旦形成,想换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个锁最狠的地方还在于将来万一美国使点绊,卡你一下软件更新,中国的大公司说不准就会直接掉队。 正当大家为挑战美国封锁拼命找出路的时候,中国自己的芯片,像华为昇腾、寒武纪这种,也正在慢慢腾出头来。 不过,国产芯片最缺的不是技术本事,而是这些行业大哥的订单。没有大项目带动,国产方案没法迭代,没人敢用、没人帮着打磨,发展速度就上不去。 巨头们其实就是最好的肥料,要是他们都投向英伟达,国内芯片恐怕等不到茁壮成长那天。 这11家公司原本不仅仅是赚钱机器。国家的政策和市场机会把他们养得这么大,现在国家到关键时刻了,也到他们“还愿”的时候。 短期投向国产芯片肯定有各种麻烦,比如性能不够稳定、成本高、生态配套慢,可早些年企业自己发家时,国家不也顶着压力开放市场、提供帮衬吗? 现在让他们分点资源出来投给自家芯片,不该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沈逸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有的企业一路把自己从里到外活成了美国公司,这并不是五官换美了,而是心思全都按西方市场走。 有些公司盯着眼前利润,忘了本土市场和技术链的战略意义,可要是芯片断供重现,企业光靠汇报季度业绩根本没用,到那时被人一刀切断的脆弱感才是真难受。 这场考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英伟达H20看起来是个应急方案,事实上是留着技术枷锁后手。 中国科技企业手里最多的就是市场和用户,他们如果肯帮国产芯片渡过难关,那未来说话腰杆肯定硬。 反过来,要是这几个大公司都把大单投出去,过几年美国如果拿着更狠的制裁手段回来,国产芯片还没长成,生态断档,损失都得自己扛。 所以,这11家巨头其实已经站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是继续跟着美国的棋走,还是愿意给国产芯片提供点耐心和支持? 这个决定,不只是关乎自己的小账本,更影响整个国家在未来科技赛场上的话语权。眼下看,路不好走,但绕过去了,前方的路也许才真正属于自己。
沈逸说的非常好,中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走着走着就变成了美国公司。现在英伟达点名1
古木过去
2025-07-28 12:13: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