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离开。就在其转身时,许世友恶狠狠地说道:“我真想一脚踹死你!” 许世友这人,1906年出生在河南新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被送去少林寺练武,八年苦练,练出一身硬功夫。后来家里遭了难,他14岁跑出来混,先在军阀吴佩孚手下干过,又跳槽到国民革命军。1927年,他被革命点燃,加入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红军。长征时,他跟着张国焘的四方面军跑,吃了不少苦头。抗战时,他在山东打游击,解放战争又拿下山东,功劳不小。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山东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封了上将。这家伙性格直得像根棍,脾气火爆,对党忠心耿耿。 傅钟呢,1900年出生在四川叙永,家里有点文化底子。他从小聪明,1919年上中学,1921年跑上海学法语,受五四运动影响入了党。后来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镀金,1930年回来,脑子里装满了马克思主义。抗战时,他在八路军搞政治工作,解放战争当中央军委政治部副主任,管思想教育,稳军心。新中国成立后,他干到总政治部副主任,拿了一堆勋章。这人做事严谨,脑子清楚,也是党里的老骨干。 1967年1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开了个大会议,讨论军队的事儿。当时正值特殊时期,局势乱得像一锅粥。许世友和傅钟都在场,一个是南京军区的大佬,一个是总政治部的实权人物。傅钟主动上前打招呼,想拉近关系,结果许世友压根不搭理。傅钟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转身走人。可就在这时候,许世友憋不住火,甩出一句“我真想一脚踹死你!”。这话一出,屋里的人都懵了。 这事儿为啥这么炸裂?得从头说起。根子还在红军长征那会儿。许世友当时跟着张国焘干,张国焘跟中央闹分歧,搞得四方面军差点散架。中央后来收拾局面,对张国焘的人马批评得挺狠,许世友也在名单里。那时候,傅钟在抗大当政治部主任,负责思想教育,对许世友这种“站错队”的家伙态度很硬,甚至主张严办。许世友差点被收拾,多亏毛泽东保了他一命。可这事儿在他心里留了疙瘩,觉得傅钟落井下石,太不够意思。 到了1967年,特殊时期把人际关系搅得更复杂。许世友本来就耿直,看不惯傅钟这种搞政治工作的人,总觉得他们光会耍嘴皮子,没真本事。加上当年那段旧账,他憋了一肚子火。这次会议上,傅钟笑脸相迎,许世友却觉得是虚伪,干脆不给面子,直接把怨气炸了出来。 许世友和傅钟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长征那次是导火索,但俩人性格和路子也差得太远。许世友是战场上拼出来的,靠拳头和胆子说话,瞧不上那些坐办公室的“笔杆子”。傅钟正好相反,靠脑子吃饭,搞理论、管思想,习惯用政策解决问题。俩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碰一块儿不炸才怪。 长征后,许世友虽然没被收拾,但名声受了影响,心里一直不服气。傅钟呢,当年立场坚定,没觉得自己做错啥。解放后,俩人地位都高了,可私下从没缓和过。特殊时期,军队里派系斗争加剧,许世友这种老派军人跟傅钟这种政治干部的冲突就更明显了。1967年那次会议,不过是把积怨彻底点爆了。 1967年那场冲突后,许世友和傅钟没再公开撕破脸。那时候国家乱成一团,俩人都有自己的摊子要管,没工夫纠缠。许世友继续在前线忙活,70年代初还跑去检查工事建设,忙得满头大汗。傅钟留在北京,埋头处理文件,稳住军队思想工作。公事上碰面,俩人最多点个头,寒暄几句,面上过得去,私下谁也不搭理谁。 晚年,许世友回了河南老家,住小院子,种点枣树,过得挺朴素。1985年,他在南京去世,79岁,葬在老家,乡亲们都去送他。傅钟晚年留在北京,1989年去世,89岁,葬礼简单,老部下送了送。俩人走了,恩怨也就散了,后人提起他们,只记得战场上的功劳。
1967年,许世友到北京开会,一开国上将笑着和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对方只能尴尬
小博大史
2025-07-28 09:40:28
0
阅读: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