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突然问道溥仪的工资,当他听到只有180元,顿时脸色大变直言:薪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7-28 00:13:52

1964年,毛主席突然问道溥仪的工资,当他听到只有180元,顿时脸色大变直言:薪水太少,人家是皇帝嘛! 溥仪,这名字在中国人脑子里,是和龙椅、宫墙、满清那段故事捆在一起的。 从三岁登基,到做日本人的傀儡,再到战后成了战犯,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一辈子兜兜转转,跟命运过不去,也跟自己过不去。 他自己说得明白,“一步错,步步错。” 可也正因为如此,毛主席始终没把他当死敌,他觉得这个人是那个时代造出来的,不该把全部责任都压在他身上。 真要说罪,他在伪满洲国那段确实有。 但在那之前,在那个“皇帝不当由不得自己”的年代,他其实就是个被制度推着往前走的小人物。 哪怕坐在金銮殿上,也没有几分主意。 毛主席从来不拿“历史罪人”这四个字随便贴人,他更关心的,是一个人后来怎么改,能不能活明白。 1950年,他出访苏联的时候,还特意和斯大林谈了,要把包括溥仪在内的日伪战犯带回来改造。当时不少人心里犯嘀咕:真能改?毛主席说:“让他们回到人民中来,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 于是,溥仪回国了,被关进抚顺,不是进牢房,而是进了“再教育所”。 那段时间,他种菜、扫地、学马列,还写了几千份思想汇报。 最初没人信他真有悔意,他也确实是做样子多。但日子一长,连看守都说,这人是真变了。 原先的“陛下”,开始自己端饭碗、擦玻璃,还能主动承认错误,回忆起当年被日本人摆布时,脸都红了。 1959年,正逢建国十周年,毛主席提议特赦一批人。 有人提到溥仪,他点头,说:“要赦,就先赦皇帝。共产党就得有这个气魄。”不是为了作秀,是要告诉天下:这个新中国不靠杀旧人来立威,而是靠教人、帮人、感化人,来赢得人心。 于是,溥仪成了第一批被赦免的“战犯”之一。 他离开抚顺后,被安排去了北京植物园当园艺工,后来还进了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了一名资料专员。 换句话说,从皇帝到战犯,再到普通公民,他一步一步地,从“旧人”变成了“新人”。 可即便是这样,他过得并不“体面”,工资180元,在当时属于基层职工的标准。 吃饭、穿衣都要算着过,日子紧巴巴。也没人对他特别照顾,街坊邻居知道他过去的身份,但更多的是看个稀奇,并没谁真把他当回事。 毛主席是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的。 尤其是1961年那次接见,让他对这个“末代皇帝”的处境有了更直接的感受。 那次会面安排得很低调,没有大场面,选在了颐年堂。 溥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上是一双老旧的布鞋。他进门时眼圈都红了,说了句:“主席,我犯了死罪,今天能见您,是我一生的荣幸。” 毛主席没接这话,只是笑笑,说:“我们不谈那些。你现在生活得还好?工作习惯吗?” 溥仪没想到他会这么问,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那顿饭,两个人坐着吃,桌上几碟小菜,一道煨肉是唯一像样的荤菜。毛主席吃得也简单,甚至对溥仪说:“我有段时间没吃肉了,今天算是破例。” 这话不是客套,是实情。 那几年国家刚经历了自然灾害,百姓生活都紧。毛主席自己也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不吃肉,不是为了表演节俭,是他真的把老百姓的苦挂在心上。 他说得最打动人那句就是:“人民都难过,我怎么好意思吃得太好。” 吃到一半,他还关心起溥仪的婚姻来:“你和文绣分开后,还有她的消息吗?”接着又劝他再找一个合适的人,说这年龄了,该成个家了,有个伴照应着。 这是毛主席的方式。 他不端着,也不居高临下,总是用最家常的语气,把最复杂的事说透,说暖。 饭后,溥仪跟他说自己打算把这些年的经历写成书。 毛主席点头:“写得好,要真实、要实在。”后来那本《我的前半生》,就是这之后开始动笔的。 他不单是写自己,也是把旧中国一大段曲折给捋顺了。 再说回1964年那次座谈,毛主席一听说溥仪每月才180元工资,立马说:“这不行啊,太少了。”当即决定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两笔2000元,一份给溥仪,一份给载涛——溥仪的叔叔,也是清末的大臣。 当时载涛的住房条件也差得很,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冷得像冰窖。 毛主席一边摇头一边说:“他当过军机大臣,这么住太说不过去了。” 事情办得很快,章士钊作为中间人,把钱送到了。 溥仪一开始不肯收,他说:“我写的书刚出版,不久就有稿费到账,我过得不算差,让主席的钱去帮更需要的人吧。” 章士钊劝了半天,说:“这不是随便送钱,这是主席的心意,你要是不收,我回去也交不了差。”溥仪这才勉强接过来,但当晚就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欣逢春雨获新生,倾海难尽党重恩。”那是他发自内心的感激。 他知道,自己这一生能活到现在,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国家给的第二次机会。 也就是从那年起,他的工资涨到了200元,涨得不多,但那份工资,背后有了别样的分量。 他不再是被象征性安置的“特殊分子”,而是真正有工作、有收入、有自尊的普通人了。 整个过程,其实都不复杂。 但细节处见真情,一个改过自新的旧人,被国家接住,被人重新接纳,活成了一个有用的人。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