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浙江,一老人因为小便少且发黄,就到医院看病,医生告知他多喝水就行,可没想到,老人的理解出现偏差,1天内狂喝6升水,没多久,就出现头晕恶心,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水中毒”! 这位老人姓金,69岁,家住浙江台州临海市农村。他一向身体硬朗,每天坚持晨练、饮食清淡,村里人都称他是“老年榜样”。 可就在前几天,金大爷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变深,小便次数也比平常少了许多。 起初,他以为是天气炎热,自己流汗多才导致的,但第二天情况没有改善,他便有些担心。“我心里想着,万一是肾出问题了怎么办?”于是,他来到附近医院的内科门诊。 接诊的医生为他做了基本检查,排除了肾脏疾病或感染等可能,告诉他:“您这是轻度脱水导致的,小便少、颜色发黄是因为水喝得不够,回去多喝点水就行了。” 就是这句“多喝点水”,被金大爷牢牢记在了心里,甚至“过度理解”了。他回到家后就自作主张,决定“猛喝水”,以为多喝水能立刻改善尿液问题。 当天中午,金大爷回家后就开始执行他的“补水计划”。 “医生说要多喝水,那我就赶紧喝!”他拿出一个750ml的矿泉水瓶,灌满了水,一上午就喝了四瓶。下午又续了五瓶,加上晚上的几瓶,整整一天,他一共喝下去了8瓶水,总量超过6升! 更危险的是,他为了“见效快”,每次都是一口气喝下一大杯,几乎不停歇地“灌水”。 他的老伴发现后多次劝他:“喝水也不能这样喝,别撑坏了。”但金大爷却认为:“我这是听医生的,喝得越多越好,排毒快。” 直到傍晚6点左右,金大爷突然开始头晕、恶心,嘴唇发白,还感到腹胀难受。“感觉脑袋都在晃,胃里像灌了水泥一样。”他老伴见情况不对,立即拨打了120。 急救车赶到后,金大爷被紧急送往台州市中心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他血液中的钠离子严重稀释,已经出现低钠血症的征兆,确诊为“水中毒”。 值班医生介绍,正常成年人每天建议摄入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根据出汗情况略有增减。 而像金大爷这样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会冲淡体内电解质平衡,导致血钠浓度迅速下降,从而引发头痛、恶心、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 “我们接诊过很多脱水的患者,但像这样因为‘多喝水’而进ICU的,确实不多见。”一名主治医生表示,“水中毒虽然名字听起来无害,但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经过近12小时的紧急治疗与电解质补充,金大爷终于恢复了意识。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真是太傻了,医生说多喝点,我就往死里喝……” 金大爷的老伴也在病房外抹着眼泪:“他这人就是较真,听谁一句话就往极端做,也不懂适可而止。” 所幸,老人送医及时,身体并未出现永久性损害。但医生仍建议其住院观察3天,以防后续出现并发症。 此次事件引发了不少人关注。医院专门发出健康提示:“多喝水”不等于“猛灌水”。 水中毒(又称“低钠血症”)的本质,是人体体液被大量水稀释后,细胞外液的钠浓度降低,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肿胀。尤其是大脑细胞肿胀,会造成头痛、精神恍惚、抽搐,甚至死亡。 医生建议: 正常成人每天饮水1500ml左右即可,极端高温或运动后可适当增加; 饮水要“少量多次”,而不是一次喝太多; 出现小便减少、颜色加深的情况,先看是否是临时脱水; 如伴有持续乏力、呕吐、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得有多强大的心脏啊!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