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大便就不通?中医一招,温阳暖脾胃,通肠通五脏!
“每天早上蹲厕所都是一场持久战。”
“吃啥都没用,肚子还是胀,排便还是难。”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明明吃得不少,但排便却像水管堵了,迟迟不畅。有人说是上火,有人说是缺纤维,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可能是身体阳气不足了?
这个听上去有点“玄”的说法,其实在中医体系里早有明确解释。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阳气不足,怎么影响排便?中医到底有哪些靠谱的方法可以改善?
阳气,为什么跟排便有关?
中医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简单点说,阳气就是身体的“能量发动机”。它推动气血运行,维持脏腑功能,直接决定了你有没有活力、消化顺不顺、排便通不通。
特别是脾胃阳气不足时,肠道蠕动会变慢,水分吸收失调,粪便就容易干结、难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虚秘”——不是因为火气大,而是因为身体动力不足。
你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手脚冰凉,尤其是早晚冷得特别明显
一吃冷饮、凉菜就腹泻
胃口不好,吃两口就饱
大便干、排便困难,蹲厕所时间长
动不动就疲惫,提不起劲
很多人以为是便秘,拼命吃香蕉、喝蜂蜜水,其实是用错了方法。如果你是因为阳虚导致的“寒秘”,这些凉性的食物反而会越吃越严重!
B真相:阳虚型便秘,常被误解为“上火”
不少人看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就以为是“上火”,于是吃凉茶、喝绿豆汤,结果越喝越冷,肠胃越来越虚,便秘越来越严重。
其实,便秘也分“实”与“虚”。现代医学也认可,便秘并非只有“肠道干燥”一种机制,还可能是动力不足型便秘。这类人群往往伴随甲状腺功能减退、胃肠功能低下等表现,本质就是身体“发动机”动力不足——和中医说的“阳虚”高度一致。
B中医一招:温阳通便,调脾胃是关键
要解决“阳虚型便秘”,关键在于温阳暖脾胃,让身体的发动机重新转起来。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脾胃就是在给身体补能量,让它有力气把废物推出去。
推荐中医方法:四神汤改良版
这是一种经典的温阳健脾、润肠通便的方子,适合阳气不足引起的便秘人群。
药材组成:
补骨脂10
肉豆蔻6
吴茱萸6
五味子3
茯苓12
炙甘草6
这些药材合用,既能温阳健脾,又能补肾益气,改善肠道动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勿自行煎煮。
日常调养才是关键,远离“寒从口入”
很多人阳虚,根源在于生活习惯。不是你老了,而是你“吃冷”的方式太多了。
以下这些常见习惯,正在悄悄耗掉你的阳气:
1.早上空腹喝冰水:看似清爽,实则刺激胃肠黏膜,阳气一早就被压制。
2.夏天空调直吹:身体长期处在冷环境,阳气运行受阻,久而久之变“虚”。
3.常吃凉拌菜、冰奶茶:脾胃最忌寒凉,长期摄入寒性食物直接“灭火”。
正确的做法是:
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激活肠道
饮食以温热、易消化为主,比如小米粥、山药粥
每天坚持揉腹10分钟,顺时针方向,有助于肠道蠕动
睡前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养阳气
科学支持:现代研究也认可“温阳”对肠道功能的促进作用
别以为“温阳”只是中医玄学。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体温与肠道蠕动密切相关。
一项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的研究指出:体温偏低人群,肠道蠕动功能明显减弱,便秘发生率更高。而通过温热疗法,比如热敷腹部、泡脚等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肠道功能,提升排便频率。
B写在最后:调阳气,不只是为了通便
很多人调理阳虚,是为了缓解便秘。但其实阳气足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会变好。
你会发现:
吃饭香了,胃口开了
睡得沉了,不容易醒
精气神足了,不再懒洋洋
大便通畅了,肚子不胀了
通肠通五脏,阳气足,百病难侵。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百年中医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共同验证的方向。
所以,别再小看了阳气这件事。从今天起,暖好脾胃、养足阳气,才是通便的根本之道!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消化杂志》. 2023年第43卷第6期.[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国家标准(GB/T 21709-2008).[3] 《中医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年版.[4] 王永炎,张伯礼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用户10xxx42
这个方治阳虚腹泻效果应该不错,治阳虚便秘待看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