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9年,32岁的明宪宗又一次留宿万贵妃处,伺候的宫女悄悄议论:“贵妃娘娘都50多了还能侍寝,换做别人根本不敢想。皇后虽然年轻,可皇上根本不去她的寝宫。”
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惨败于土木堡,堂堂天子竟成草原俘虏。
京师震荡之际,孙太后被迫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但特意保留重要条件。
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仍为太子。
这项看似周全的安排,却为日后风波埋下伏笔。
景泰元年(1450年),瓦剌放归朱祁镇。
新帝朱祁钰表面亲迎兄长,转头便将其幽禁南宫。
七年囚禁生涯中,朱祁钰权势日渐稳固。
到景泰三年,他公然撕毁承诺,以五十两黄金、百两白银贿赂阁臣陈循等人,强行废黜朱见深太子位,改立亲子朱见济。
未料天不遂人愿,朱见济次年夭折,而朱祁钰宁可虚悬储位,也不愿复立侄儿。
此时被废的朱见深年仅五岁。
东宫仆从尽散之际,唯剩二十二岁女官万贞儿留守。
这个四岁入宫、侍奉孙太后多年的女子,牵着茫然无措的孩童住进冷宫偏院。
在朱见深记忆里,每当宫人投来异样目光,万贞儿总会换上男装挡在他身前,用单薄脊背隔开整个世界的恶意。
七载寒暑,废太子院落无人问津,两人竟在漏雨的屋檐下摸索着种植菜蔬,于生死边缘结下患难情谊。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驾崩。
十八岁的朱见深登基称帝,年号成化。
新君面对的是父亲遗留的烂摊子:广西盗匪劫掠州府,四川暴民焚毁衙门,陕西番部频频作乱。
年轻的皇帝压下朝堂上奏,开口竟是恳请追查万贞儿下落。
那个十年前被刻意遗忘在冷宫角落的女子。
当二十七岁的万贞儿跪在丹墀下时,朱见深不顾群臣哗然,执意封其为贵妃。
成化二年(1466年)春,万贵妃诞下皇长子。
景德镇奉旨烧制斗彩鸡缸杯,杯壁绘公鸡引颈、母鸡护雏图景。
正当宫中筹备立储大典,婴儿突染恶疾夭折。
年逾四十的贵妃悲恸欲绝,太医断言其再难生育。
此后数年间,皇帝虽依礼册立吴氏为后,却始终夜宿贵妃寝宫。
成化五年初夏,吴皇后杖责万贵妃,次日即遭废黜。
史载新后王氏从此"端默守礼",再不敢过问贵妃事宜。
成化十五年(1479年)深秋,三十二岁的明宪宗再度夜宿永宁宫。
铜漏指向子时,值夜宫女望着寝殿灯火悄声议论:"娘娘年过五十尚得专房之宠,寻常妃嫔谁敢奢望?王皇后正当盛年,可皇上连她宫门朝哪开都记不清..."
廊下碎语随风飘散,内室烛影里,皇帝正替贵妃揉按风湿发作的膝盖。
这对年龄悬殊的爱侣不会想到,此刻的温情将被后世史书曲解成祸乱宫廷的罪证。
万贵妃卒于成化二十三年正月(1487年)。
宪宗辍朝七日,恸哭道:"万侍长去,吾亦安能久矣!"
八个月后,四十一岁的皇帝果然追随而去。
明清史官笔下,这段旷世奇恋被演绎成"毒害皇嗣"的诡谲传奇,却选择性忽略重要事实。
成化年间皇室共生皇子十四人,且多在万贵妃年过五旬后降生。
《明宪宗实录》明确记载,商辂等大臣曾亲眼见证贵妃抚养孝宗朱祐樘,称其"爱抚如己出"。
历史的迷雾中,故宫博物院藏《成化帝贵妃行乐图》道出真相:画卷里万贵妃鬓染霜华,身旁英挺的皇帝含笑执杯。
杯上彩雉鲜亮如新,正是二十年前那只永不褪色的斗彩鸡缸杯。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