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落榜2次,却活成李白的偶像

开霁评过去 2025-07-24 15:17:32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一生两次入仕不顺,依旧洒脱。 第1️⃣次入仕,因唐玄宗在洛阳,便赴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39岁,奔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中。在王维的官署里,孟浩然与唐玄宗不期而遇,那句 “不才明主弃” 脱口而出的瞬间,仕途之门便在他眼前缓缓合上。 46 岁,第二次赴京应试,他已过不惑之年,却依旧铩羽而归,只能带着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的诗句,重新回到襄阳的鹿门山。 49 岁,在荆州幕府的日子里,孟浩然写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字里行间都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可案牍劳形终究不是他的归宿,半年后便辞归故里。 51岁,王昌龄路过拜访,孟浩然背上生疮,大夫反复叮嘱忌食河鲜,可好友远道而来,他顿时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今朝有酒今朝醉,“老王,我想吃鱼了”。于是,鱼吃了,人也没了。 他把自己打碎,神和情都融入山水,他的笔下,山不是山,是自己的骨;他的笔下,水不是水,是自己的神。 他笔下的山水单纯明净,他勾勒的田园清淡自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里有孩童般的天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里有陶渊明式的恬淡 他,活得精彩,足以! 人生的时长,不过是进度条的长短而已。 我曾经经历过一场考试,为了这场考试伤神劳形,忽然意识到,人生何苦孤注一掷。 对一件事寄予了厚望,太用力,就会把自己的弦绷断。 就像那些为了考研二战三战的同学,把所有青春都押在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在一次次落榜后,连重新出发的勇气都被消磨殆尽。 我们总以为孤注一掷是勇敢,却忘了真正的智慧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的豁达。 我们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三窟,这些,都是在说,给自己留余地。 就像孟浩然,虽然仕途不顺,却在诗坛赢得了 “孟襄阳” 的美誉 连李白都要追着他的脚步写下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种被后世铭记的荣光,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满? 除了心中坚守的一件事,还有很多风景等着我们去触碰 孟浩然用一生证明:真正的圆满不是所有目标都达成,而是在得失之间始终保持内心的丰盈 我是恬小雨,一起探寻人生活法

0 阅读:0
开霁评过去

开霁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