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关于J-35A的采购谈判陷入僵局,主要卡在"特殊安全条款",内容包括:所有维

琉璃碎影录 2025-07-24 09:51:05

中巴关于J-35A的采购谈判陷入僵局,主要卡在"特殊安全条款",内容包括:所有维修必须在中国技术人员监督下进行,战机搭载计算机需植入不可破解的定位芯片,未经中国允许不得对机体进行任何改装。 这些听起来像“霸王条款”,其实背后是中国对核心技术严防死守的决心。毕竟,技术这玩意儿一旦泄露,可就覆水难收了。 J-35A可是中国花了十年时间研发出来的王牌装备,WS-13E发动机的单晶涡轮叶片、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些技术,都是六代机研发的关键。 举个例子,美国F-35的源代码曾被黑客攻击,部分设计信息还被斯诺登曝光,直接影响了这款战机的作战效能。 中国可不想重蹈覆辙,毕竟隐身优势一旦被破解,未来十年的空中优势可就悬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内部泄密。2025年初,一个助理工程师刘某因为炒股亏了,居然把J-35的技术资料卖给境外间谍,最后被判了死刑。 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技术保护的脆弱性——再坚固的堡垒,也怕内部出“蛀虫”。 巴基斯坦在军购上一直是“端水大师”,一边用美国的F-16,一边买中国的J-10CE。之前美国施压,巴方不得不交出F-16的维修权;印度一威胁,军购计划说变就变。 从技术参数来看,J-35A的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1平方米,就像一只飞鸟;而苏-57高达0.5平方米,跟家用轿车似的。 这意味着J-35能在苏-57眼皮子底下摸到50公里内,而苏-57在200公里外就会被锁定。 再配上空警-500预警机和霹雳-15E导弹,模拟对抗中,这套组合六次“击落”印度的阵风战机,实战能力可见一斑。 谈判虽然僵着,但双方都有妥协的空间。 中方可能允许巴方在卡拉姆航空联合体组装部分战机,延长维护周期;巴方或许会接受“小批量、分阶段”采购,用矿产抵偿或者拉沙特来投资。 核心条款肯定不让步,但“铁杆兄弟”的情谊也不能丢,得在技术之外加点暖意。 这场谈判其实是全球军贸市场的一个缩影。 俄罗斯曾因为官僚失误,把200万份核导弹基地的文件挂在网上,战略底牌全被掀了;叙利亚战场上,俄军先进的48Ya6-K1雷达被恐怖分子缴获,技术风险直接爆表。 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技术主权是大国的生命线。 中国的做法其实很务实:驾驶舱可以共享,但技术堡垒的钥匙必须攥在自己手里。这不是不信任,而是一个技术大国的成熟——今天严防死守的每项专利,都是明天决胜蓝天的底气。 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棋盘上,只有握紧核心技术,才能挺直腰杆说话。

0 阅读:18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1

用户10xxx31

3
2025-07-24 18:48

出口的装备应该另一份

东方风云

东方风云

1
2025-07-24 21:16

这是必须的!!!

猜你喜欢

琉璃碎影录

琉璃碎影录

琉璃碎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