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比纸还薄,而且体内排泄物也清晰可见,于心不忍的他变卖家产,掏空医院9700多万去救治,不料这一决定竟然拯救了3000多条人命!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宋兆普手里拿着医院的财务报表,数字冰冷,这家医院是宋兆普用了二十年时间一手打拼起来的,现在却要被他亲手掏空。 宋兆普没有任何犹豫,打了一个电话,通知财务把所有可调动的资金集中起来,准备全部投入到一个陌生又艰难的方向。 这个消息很快在当地医疗圈引发震动,同行质疑,媒体关注,熟人劝说,宋兆普的家人也陷入争执,没有人理解,一个私人医院的院长,为什么要拿将近一亿元的积蓄去治疗一群无名无姓、几乎没有康复希望的重症儿童。 有人说宋兆普疯了,有人说宋兆普是在自毁前程,这场风波的起点来自一个月前的义诊活动,那天,宋兆普原本只是例行前往市郊一所福利机构,带队做一场基础体检。 进入那家孤儿院时,宋兆普和医护人员依照惯例为孩子们量体温、做基础检查,直到为一个瘦弱的孩子脱去衣服,宋兆普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得严重。 宋兆普接触到的第一个孩子,全身皮肤薄得近乎透明,腹部几乎看不到皮下脂肪,肠道轮廓清晰可见,孩子体重严重不足,甚至无法自主坐起。 宋兆普接连检查了十几个孩子,发现有八成以上都处于类似状态,最年幼的甚至还在吃奶粉,却早已营养不良到无法哭出声音。 由于长期缺乏专业护理和康复手段,孩子们不仅营养不良,还伴有严重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并发症,有些孩子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编号取代了身份。 在那间阴暗的病房里,宋兆普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常规的义诊,而是一场迟到的救援,宋兆普当场中止了原定的流程,决定为这些孩子做进一步治疗。 返回医院后,宋兆普便开始做最艰难的决定:倾尽全力,把孩子们接回来治疗,医院的资金迅速流向新的项目,三百多张病床被重新调配,康复设备连夜采购,病房根据特殊需求进行改造。 护理人员一边培训脑瘫照护技术,一边投入实战,药房开设专门窗口供应儿童治疗所需的药品,为了节约成本,全体医护自发节省开支,连食堂也改成两餐制。 孩子们一批批被送到医院,刚开始,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反应,肌肉僵硬、口水不断分泌,眼神呆滞,有的无法控制大小便。 医护人员需要整夜陪护,为他们翻身按摩,按时喂食,进行最基础的吞咽训练和康复刺激,治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孩子由于并发症反复发作,多次出现生命危机。 宋兆普几乎每天都守在重症监护病房,亲自参与会诊和治疗方案制定,宋兆普尝试中西结合的方式,配合康复训练,力图从多方突破,宋兆普知道每一分努力都在和时间抢生命。 随着治疗的深入,变化慢慢出现,一些本来无法翻身的孩子,能靠着支架独坐,曾被判断为无法言语的孩子,开始发出含糊的音节。 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孩子们开始有表情,有反应,会伸手去抓身边的物体,护理记录表上的评分一点点上升,这是全体医护最珍贵的成就。 十余年来,宋兆普几乎将医院的一切资源都用于这些孩子,宋兆普没有打造高端门诊,没有追求经济效益。 宋兆普坚持亲自把关每一份诊疗方案,跟进每一位重症患儿的康复进展,宋兆普的医院逐渐成为当地儿童康复的核心机构。 至今已有3000多名重症患儿接受了系统治疗,其中多数实现了生活质量提升,部分甚至能够正常入学。 宋兆普从未开口向外界解释自己的决定,也从未要求被理解,宋兆普所做的一切只是源于一个医生最基本的职责:救人。 而那个决定掏空家底救治弃婴的夜晚,仍被医院职工当作信仰传颂,成为这家医院永不熄灭的灯。
2009年,河南医生宋兆普免费到孤儿院看病,可没想到竟发现8成孩子的肚皮比纸还薄
岁月解读师
2025-07-24 03:37: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