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俄乌战争,是不是普京在本世纪下的最大的臭棋?战争前,全世界都惧怕俄罗斯三分,3年了,战线依然僵持在乌东四州,俄罗斯却几乎丢掉了整个国运。 但这场战争开局并不顺利,很多人以为会像克里米亚一样迅速结束,但乌克兰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西方援助下顶住了压力。 前线几乎凝固在乌东四州,俄罗斯没能取得理想中的突破,俄军遇到了补给困难、协同低效、指挥僵化等各类现实难题,人员换防和装备消耗也让部队战斗力持续下滑,这样的拉锯,使得局势跟预想中的完全不同。 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开始全面显现,大规模的制裁让俄罗斯被赶出全球很多核心经济和技术体系,外资企业陆续撤离,GDP增速一度变得十分低迷。 国内生活成本上涨,物价通胀持续卢布长期贬值,失业和消费能力下滑已经直接影响到普通家庭,很多国际大品牌撤走之后,民众的日常生活难免变得更紧张,国家财政不得不优先投入“安全”领域,民生、医疗、教育的投入被迫压缩,长远看这种趋势不容乐观。 技术“脱钩”成了横亘在俄罗斯经济面前的又一道难题,本该是未来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和创新领域失去国际协作,核心零部件买不着,科研和产业升级很难真正走下去。 不少高学历和年轻人才为了更好的机会选择离开本国,人才流失对长期国力的削弱已经开始浮现。 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是一种重创,尽管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保持着经济往来,贸易规模甚至一度提升,但大多侧重能源和原材料,和西方的技术与资本脱钩之后,俄罗斯还无法真正弥补断裂的高端市场。 战争反而促使西方更为团结,欧美国家联合加码制裁,欧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甚至长期中立的国家也加入了北约,对俄罗斯的压力比战前更大,无论外交话语权还是在全球的大国形象,俄罗斯都很难像过去一样说得上话。 长时间的战斗消耗给俄罗斯社会带来严重阵痛,兵员伤亡和残疾人数居高不下,适龄男性大量离境“避役”,民众对前景的疑虑日益加重,不断的征兵和家庭成员的牺牲,让社会信心一点点流失。 尽管官方宣传努力强化团结,但民众疲惫感和对未来的焦虑实在难以掩饰,在乌东取得的有限战果,远不足以平衡战争带来的家庭创伤和社会不满,民生资金紧张教育医疗福利缩水,普通市民的生活越来越承压,底层群体首当其冲,社会稳定度因此面临挑战。 俄罗斯最初希望通过武力给西方“下马威”,展示强国姿态,争取更多安全空间,然而三年下来,乌克兰依然没有被消灭,俄罗斯自己却陷入了军事消耗和经济封锁的双重巨网,国防预算压力、人才外流、国际声誉下跌等问题还在继续积累。
普京一段视频曝光,原来他早就断定:中印再给力,也护不住俄罗斯。这段视频拍
【3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