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1亿港币,2014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200

治愈系萌主 2025-07-23 15:14:19

邵逸夫是个谜!他每年向国内捐 1 亿港币,2014 年邵逸夫去世,他死后 200 多亿财产却无人继承,别说争夺家产了,直到他去世,他的 4 个子女,都没有一个人出现,他超过 200 亿的遗产,如今还躺在邵氏基金里,无人问津。 邵逸夫对子女的管教方式,在豪门里算是个异类,他与发妻黄美珍育有两儿两女,孩子们刚懂事,就被他悉数送往国外读书,学费生活费管够,但他划了一条很清楚的线:绝不允许碰家里的生意。 据说长子邵维铭曾想进邵氏影业做制片人,被他一口回绝,话说得很硬:“想做什么,自己从零开始,别指望靠邵家的名头。”他心里有笔账,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影视圈鱼龙混杂,他不想让子女卷进名利场的是非里。 邵逸夫四个孩子长大后一个都没回香港,大儿子成了工程师,小女儿在国外开画廊,都过着普通人的安稳日子,与影视和商业再无瓜葛。 可这种“为你好”的安排似乎并没换来父慈子孝,这背后一道更深的情感裂痕早已刻下,子女们每年会给父亲写信问候,却从不谈钱,而点燃这根导火索的,正是他与方逸华的关系。 1981年,邵逸夫安排方逸华进入邵氏管理层,他的长子邵维铭和次子邵维钟愤而辞去公司董事的职位,远走他乡,家庭矛盾彻底公开化,这道裂痕到邵逸夫离世都未能弥合,子女们终究没有原谅他,既未现身送别,更不愿沾染那笔遗产。 晚年立遗嘱时律师问他要不要给子女留一份,他摆摆手,话说得也淡:“他们有手有脚,饿不着,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要理解邵逸夫对子女的这种“放手”,绕不开他那两段纠缠一生的感情,1937年,他与发妻黄美珍结婚,黄美珍的前男友余东璇甚至送上50万大洋贺礼,留下一句:“美珍跟着你,我放心。”婚后生活甜蜜,然而考验很快就来了。 日军占领新加坡后邵逸夫因拍过抗日电影被抓进监狱,危急关头是黄美珍变卖首饰,四处打点关系,花了三个月才把丈夫捞出来,邵逸夫出狱时看到妻子守着被炸毁的影院废墟,甚至卖掉嫁妆搭起棚子继续放电影,他握着黄美珍的手承诺:“这辈子,我欠你一条命!” 谁知共患难的夫妻,最终没能共享福,1952年,邵逸夫已是香港电影界的头面人物,而黄美珍带着四个孩子在美国定居,长期的分居让感情淡了,也就在这时18岁的歌女方逸华,凭一曲《花月佳期》走进了他的世界。 邵逸夫从她身上看到了超越年龄的聪慧和野心,认定她是“灵魂伴侣”,尽管外界非议不断,方逸华却很坦然,只说自己是陪伴在邵先生身边。 而邵逸夫在法律上从未与黄美珍离婚,直到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病逝,他也没有马上给方逸华名分,两人继续以“邵先生”和“方小姐”相称了十年,邵逸夫的商业和慈善事业有多成功,他的感情生活就有多富争议。 有人说他追求真爱无罪,也有人骂他辜负了患难与共的妻子,也耽误了另一个女人的青春,而这一切复杂的恩怨,最终都投射为子女的疏离,和那笔无人认领的遗产。 这笔无人认领的巨额遗产,最终悉数转入邵氏基金继续他的慈善事业,他每年向内地捐款过亿港币,全国各地建起了超过三万座“逸夫楼”,从小学到大学随处可见,有人算过这笔钱按今天的物价,差不多能买下半个香港岛。 然而这位一掷千金的慈善家,对自己却抠门到近乎刻薄,一件衬衫穿到起球,一双皮鞋磨平了底才换,年过八旬他还坚持每天上班,办公室里放着计算器,亲自盯着每一笔捐款的去向。 邵逸夫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拍了一辈子电影,自己的故事却比任何剧本都更耐人寻味,财富终究是身外之物,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你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至于他究竟是冷酷无情,还是大爱无私?这或许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那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和这份无人争抢的遗产,共同构成了他留给世间最深刻的印记,也映照出这位传奇人物超越世俗的复杂与远见。 信息来源:《邵氏王国秘闻:四子女无人愿继承 疑因方逸华》

0 阅读:159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

治愈系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