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当场失声痛哭,徐向前元帅:你病成这个样子,怎么还来? 周恩来和贺龙的缘分,得从1927年的南昌起义说起。那年,周恩来30岁不到,已经是共产党的核心人物,负责组织起义。贺龙呢,当时31岁,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手握兵权,却还没入党。两人一见如故,贺龙直截了当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干,周恩来也看中了他的胆识和魄力,拍板让他当起义总指挥。8月1日凌晨,南昌城枪声响起,贺龙带着部队冲锋陷阵,周恩来坐镇指挥,硬是打下了这座城。这场起义虽然最后没守住,但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贺龙是个湖南汉子,1896年出生在桑植县一户穷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只读了五年私塾就辍学了,后来干过挑盐的苦力。1916年,他靠两把菜刀起家,拉起一支队伍闹革命,慢慢成了北伐军里的军长。南昌起义后,他正式加入共产党,周恩来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后来,他带着红二军团打游击,开辟洪湖苏区,长征路上也立下不少功劳。抗战时,他指挥八路军120师,硬碰硬打鬼子。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风光一时。 周恩来的经历就更不用说了。1898年出生在江苏淮安,从小家道中落,但他靠着勤奋上了南开中学,后来还去日本留学。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在那儿入了党。回国后,他在黄埔军校干过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是他一手操办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总理,管外交、内政,忙得脚不沾地,却总是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老百姓都说,他是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总理。 两人合作了几十年,从南昌起义到抗战,再到新中国建设,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1956年,贺龙还陪着周恩来出访了11个国家,回来后两人经常一起商量国家大事。那时候,谁能想到,这对老战友最后会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呢? 贺龙的晚年却是个悲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因为历史问题被牵连,很快就失去了自由。1969年6月9日,他在北京的寓所去世,终年73岁,死因至今众说纷纭。他的死讯被压了好几年,连个像样的追悼会都没开。直到1971年,他的骨灰才被送到八宝山,但那时候也没正式平反,家属只能低调处理。周恩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己身体也不好,1972年查出膀胱癌,之后动了好几次手术,可他还是惦记着贺龙的事儿。 1974年,周恩来不顾自己病得下不了床,硬是推动复查贺龙的案子。他让人查清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还原了真相。同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了文件,算是给贺龙恢复了部分名誉。可这还不够,周恩来心里清楚,贺龙的冤屈没完全洗刷干净。他觉得自己没能在关键时候护住老战友,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儿。 到了1975年6月9日,贺龙的骨灰安放仪式终于定下来了。这天,周恩来在解放军305医院住院,体重掉到61斤,走路都得人扶着。中央本来没安排他出席,毕竟他病得太重了。可他听说这事儿,愣是坐不住了,坚持要亲自去送贺龙最后一程。医院的医生劝不住,邓颖超也拦不了,他硬撑着去了八宝山。 那天,礼堂里来了300多人,有党政军的高层,也有贺龙的家属。仪式开始前,周恩来从医院赶到,步子慢得让人揪心。徐向前元帅一看他那样子,赶紧上前劝他回去休息。可周恩来看了看贺龙的骨灰盒,摇了摇头,坚持留下来。他在签到簿上签了名,手抖得厉害,字迹歪歪斜斜。接着,他走到贺龙夫人薛明跟前,眼眶红了,声音哽咽。薛明拉着他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仪式上,周恩来站上讲台念悼词。那时候,他的声音已经沙哑得不行,念着念着就停下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掉。悼词里,他提到贺龙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忠于党,忠于人民。念完后,按惯例要向遗像鞠三躬,可他没停,硬是连着鞠了七躬,每一下都慢得让人心疼。有人说,他这是用行动表达对贺龙的愧疚和敬意。 仪式结束后,贺龙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骨灰堂,和罗荣桓、陈毅两位元帅挨着。周恩来站在那儿,盯着骨灰匣看了好久,像是在回忆当年南昌起义的枪声和并肩作战的日子。可惜,他的身体已经撑不下去了。1975年底,他病情恶化,1976年1月8日去世,享年78岁。那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里,街头巷尾全是送别他的群众。 贺龙的彻底平反拖到了1982年10月,中央发了正式文件,肯定了他的革命贡献。他的女儿贺捷生这些年一直在为父亲奔走呼告,后来还写了书记录他的生平。2009年,贺龙的骨灰迁回湖南张家界,家乡人民夹道相送。2012年,他的夫人薛明去世,骨灰和他合葬,墓碑上刻着“元帅之墓”四个字。现在,张家界的贺龙纪念馆成了红色教育基地,里面摆着他当年用过的两把大刀,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1994年,有人整理周恩来的遗物时,找到了那份贺龙追悼会的悼词原稿。纸已经发黄,但字迹还看得清。原稿上写着三鞠躬,可周恩来那天鞠了七躬,有人说是八躬,可能是想纪念南昌起义的“八一”精神。这份稿子,成了两人友谊的最好见证。
“拉出去枪毙!”1950年,伟人一声大喝,周恩来和聂荣臻惊得连忙从沙发上站起来,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