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奥黛丽赫本葬礼上,1位神秘白发老人在她棺木留下深深一吻,随即嚎啕大哭。这时大家才惊奇的发现,他竟是派克。 1月20日,瑞士托洛尚小镇,雪花飘落在教堂的尖顶上。奥黛丽·赫本的葬礼正在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汇聚于此,送别这位刚刚离世的传奇影星。 人群中,一位77岁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向棺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冰冷的木板。突然,他俯下身,在棺木上印下深深一吻,随后泪如雨下,失声痛哭。 这位老人是格里高利·派克,40年前,他与赫本因一部电影结缘,从此开启了一段超越爱情的传奇友谊。时间回到1953年的罗马,24岁的赫本刚从百老汇崭露头角,被选中出演《罗马假日》女主角。那时的她青涩稚嫩,面对镜头总是紧张得说不出话。 而36岁的派克已是好莱坞顶级巨星,片酬高达25万美元。制片方原本只想给赫本5000美元,派克得知后直接找到制片人:“要么给她15万,要么我退出。” 拍摄“真理之口”那场戏时,赫本反复NG了十几次。导演威廉·惠勒急得团团转,派克却悄悄把手缩进袖子里,假装被石像咬住,发出痛苦的叫声。 赫本吓得花容失色,本能地尖叫起来。就在这一瞬间,惠勒按下快门,捕捉到了影史上最真实自然的反应。这个镜头后来成为《罗马假日》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电影上映前,派克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求把赫本的名字和自己并列在海报最醒目的位置。制片方极力反对:“她只是个新人!”派克坚持己见:“相信我,她会成为巨星。” 果然,《罗马假日》上映后轰动全球,赫本凭借此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颁奖典礼上,她紧紧拥抱派克:“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 从那以后,两人的友谊延续了整整40年。赫本结婚时,派克送她一枚镶嵌蓝宝石的蝴蝶胸针。这枚胸针见证了她的两段婚姻,陪伴她走过人生的起起落落。 1968年,赫本与第一任丈夫离婚,陷入人生低谷。派克第一时间打来电话:“需要我做什么,随时告诉我。”他从不多问,只是默默陪伴。 1975年,噩耗传来。派克的长子乔纳森因抑郁症自杀,年仅31岁。赫本立即放下手头所有工作,从瑞士飞到洛杉矶。她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坐在派克身边,握着他的手。 那段时间,派克几乎崩溃。是赫本每天陪他散步,听他倾诉,帮他走出阴霾。多年后派克回忆:“如果没有奥黛丽,我可能永远走不出那段黑暗。” 1980年代,赫本逐渐淡出影坛,全身心投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她走遍非洲、亚洲的贫困地区,为那些饱受饥饿和疾病折磨的孩子奔走呼吁。 派克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尽己所能支持她的事业。他不仅慷慨捐款,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赫本联系更多资源和渠道。 1992年秋天,赫本被确诊患有结肠癌,且已到晚期。得知消息的派克立即赶到瑞士,陪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病床前,赫本虚弱地对派克说:“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派克强忍泪水:“我也是。” 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63岁。葬礼上,派克的那一吻和痛哭,成为无数人心中永恒的画面。有记者问派克,为什么从未和赫本在一起。他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有些感情,比爱情更纯粹,比婚姻更永恒。 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2003年6月12日,87岁的派克在洛杉矶家中去世。临终前49天,他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上,花重金买回了当年送给赫本的那枚蝴蝶胸针。 胸针被安放在他的枕边,陪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终于可以重逢,继续那段未完的罗马假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不一定要拥有,但一定要珍惜。就像赫本说的:“优雅不是外表,而是灵魂深处的善良。” 而派克用40年的守护,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君子之交。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好莱坞最动人的传奇。 信源综合: 百度百科《罗马假日》 赫本传记《奥黛丽·赫本》 美国电影学会(AFI)官方评选 派克个人履历(维基百科)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