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带着60万大军败逃台湾,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成婚的年轻人,为了解决男多女少的问题,蒋介石连着出了三个“昏招”,最后一个简直惨绝人寰! 蒋介石率60万军队败退台湾。多数都是未婚青年,男女比例失衡。为缓解这个问题,蒋接连出台三大“昏招”,后两招更是冲击人心,最后一招更是惨绝。 到底发生了什么?接下来两章还原一幕幕历史图景,揭开玄机。1949年底,国共内战落败。蒋介石大批撤退,把数十万年轻士兵和军官带进海岛。 台湾资源本就承压,加上军队涌入,当地社会立刻紧张。人数多,适龄男性更是挤压婚恋市场,年轻士兵抱怨多,婚姻压力大。 为维护士气与稳定,蒋介石当即发布《戡乱时期陆海空军军人婚姻条例》,规定38岁以下现役军人不得结婚,违者严惩至军法审判,甚至可能枪决。这就是第一个“昏招”——禁婚令落地,年轻俊男纷纷被断婚缘链。 台湾民间反应强烈。未婚军人数量飙升,女青年资源稀缺,大批适婚年 龄女性排队等候,而军营里却无人兑现婚约。部队里形成“结婚禁区”,士兵们时常窃窃议论“何时才能成家”,但命令不可违,导致私婚、偷婚、逃兵事件频发台湾文化研究所。整个社会张力陡增。 这条限婚令名义在控兵稳定,实则断了年轻士兵的情感出口,只剩继续作战和后方责任的双重压力。 战争结束尚未复产,台湾岛尚未修复战损。蒋介石除了禁婚,还得维稳士气。 这是第二个“昏招”:建立“军中乐园”,允许战士在军营中消费服务业,包括茶室、茶室式夜生活等慰藉。官媒称这是“精神慰藉中心”;民间戏称“军中动物园。 1951年起,这些设施点点铺开:茶室、娱乐小楼、特约茶馆,甚至隐藏着情色服务,只要有钱就能获得“逃离现实”的短暂慰藉。蒋介石背后的算盘是:把青春消耗分流至娱乐,减弱婚恋要求,维护军心不散。 但这招伤及人心。很多来自大陆的年轻士兵陷入“容易消费、难成婚”怪圈。压抑积久,人心变得麻木、甚至绝望。台湾文献回忆,这些设施在年轻士兵中造成严重道德纠葛,也加重财政负担。 娱乐替代婚恋,却没能弥补情感空缺。这些设施成了“弯路出口”,让无数男人迷失。蒋介石用便利服务填补缺口,却无力修复家庭结构崩裂造成的裂缝。
1964年2月,泰国军方缴了最后一批国民党残军的械,结果泰方前脚刚走,泰匪武赖温
【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