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7月21日发表电视讲话,火力全开地批评了

观今言史啊 2025-07-22 10:33:29

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7月21日发表电视讲话,火力全开地批评了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面对加沙人道灾难时的集体沉默。   他直接把矛头指向这些国家,认为它们在巴勒斯坦人遭受系统性饥饿时选择不作为,本质上成了这场悲剧的旁观者。   这番言论虽然激烈,但如果你了解当前加沙的真实处境,就明白他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加沙的粮食危机已经恶化到联合国用“灾难性饥饿”来形容,超过125万人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   胡塞一边骂人,一边宣布对以色列目标发动了五架无人机的袭击,目标包括本-古里安机场等关键地点。   这种“边骂边打”的姿态,实际上折射出中东复杂矛盾的缩影:当政治解决路径被堵死,军事行动就成了部分力量眼中唯一能用的发声工具。     胡塞口中“让加沙人挨饿”的操作,现实中正通过多种形式上演。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超过140天的海陆空全面封锁,导致基本生活物资进不去,饥饿的民众出不来。   更令人揪心的是,以军最近频繁袭击援助物资领取点,光7月19日至20日两天,就有近百名等待领食物的平民在袭击中丧生。   这种针对援助链的打击,使得加沙人连获取救命粮的机会都变得极其危险。而物资分配权也被以色列当作“战争杠杆”,他们强行绕开联合国机构,把援助分发交给亲以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负责。   这一操作表面上说是为了排除哈马斯影响,实际效果却是援助覆盖范围大幅缩水,分配过程充满政治筛选。   联合国统计显示,单是在该基金会运营的分发点周边,就有674人死于冲突或踩踏,这数字本身就说明替代机制的巨大漏洞。   当吃饭变成赌命,胡塞口中的“故意饥饿”指控,听起来就不再是宣传战那么简单。     胡塞这次开骂,时机选在多哈停火谈判彻底卡壳的当口。谈判僵局主要卡在三件事上:以色列不愿承诺全面撤军,只想在加沙保留20%的“缓冲区”;   在援助分配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坚持用自己控制的基金会替代联合国;最关键的是拒绝保证永久停火,只肯谈短期休战。   谈判桌上这些分歧,落到加沙民众头上就是一日甚过一日的生存危机。以色列政府内部甚至有人提出把200万加沙人全赶进南部一个封闭区,这方案被联合国警告可能构成强制迁移人口,踩了国际法的红线。   一边封锁土地,一边规划圈禁,一边阻挠援助,多重挤压之下,胡塞指责阿拉伯国家“放任饥饿”,某种程度上点破了地区大国在行动上的缺失。   那么被胡塞点名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到底做了什么呢?它们确实在口头上一致谴责以色列,沙特暂停了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谈判,多国提供人道援助资金。   但若论实际干预能力,比如施压以色列开放陆路援助走廊、促成停火协议等关键行动,成效却相当有限。   埃及坚决拒绝开放边境让加沙人涌入西奈半岛,约旦则担心巴勒斯坦问题演变为本国政治危机。 参考资料:总台记者观察丨以军瞄准也门胡塞武装四类目标 冲突报复升级局势紧张 2025-07-21 18:42·央视新闻

0 阅读:0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