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已经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新加坡方面是否已对中美潜在冲突作出预判?若冲突真的爆发,美方又为何声称中方不得攻击美国本土?这背后究竟有何深层考量?
其实新加坡总理已经多次预测过中美的冲突走向,别看中美双方发生冲突和新加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从国际格局审视,这一局势不仅牵动新加坡,更波及绝大多数国家。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仅 734 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命脉几乎全拴在中美这两个 “大块头” 身上。
单说马六甲海峡。去年过了 10.8 亿吨原油,其中 60% 要去中国,30% 要去美国。黄循财算得明白:这俩要是在海峡边上动起手,全球油价能飙到 200 美元一桶。
更要命的是,新加坡央行手里的 1.1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一半绑着美元资产,三成连着人民币债券 它比谁都清楚,规则一变,账本就得重算。
美国的小心思藏在军费账单里。2024 年美军花了 8860 亿美元,其中 35% 砸在了 “印太威慑计划” 上。航母编队游弋南海,核潜艇蹲守关岛,看似在摆战场,实则在划 “规则红线”:本土是我的底线,亚太是我的地盘,游戏得按我的规矩玩。
可中国早不按常理出牌了。去年中欧班列开了 2.2 万列,比美军在亚太的军舰数量多十倍。新疆的光伏电站发的电,通过中亚电网送进欧洲,绕开了马六甲和波斯湾。这些轨道和电缆,正在悄悄改写 “能源谁说了算” 的规则。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看得透彻:“美国怕的不是本土挨炸,是怕中国把‘区域规则’变成‘全球规则’。” 你看,美国在 WTO 告了中国 148 次,可去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突破 6.1 万亿元,用人民币结算的占了 47%。 大家开始用新货币算账,老规则自然就松了劲。
美国喊 “不能打本土” 还有个藏不住的私心。它在全球有 800 多个军事基地,本土安全是 “世界警察” 的最后脸面。要是连本土都成了战场,日本、德国这些盟友手里的美军基地,就得连夜改建成停车场。去年韩国民众抗议驻韩美军基地,就是个信号:谁也不想当别人规则里的棋子。
中国的回应藏在细节里。商务部去年取消了 24 项外资准入限制,却把稀土加工技术列入了禁止出口清单。意思很明白:我不掀桌子,但你也别想拿着我的资源,定我的规矩。这种 “你搞你的封锁,我建我的圈子” 的玩法,比导弹更让美国头疼。
黄循财最担心的是 “规则真空”。他在东盟峰会上举过个例子:中美要是在芯片领域各搞一套标准,新加坡的半导体工厂就得备两套生产线,成本直接涨三成。
这不是小国的焦虑,是全球产业链的集体恐慌 —— 当两个大块头各吹各的号,夹在中间的只能跟着踩碎步。
说到底,美国喊 “不能打本土”,是想保住规则制定权的最后防线。中国不接茬,是因为正在用高铁、电网、数字人民币搭新舞台。新加坡在中间敲警钟,不过是怕舞台塌了,自己这卖票的先被埋了。
这场博弈早不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了。你看,美国卡华为的芯片,中国就推北斗导航;美国搞 “友岸外包”,中国就扩 RCEP 朋友圈。子弹没飞出来,规则的子弹已经在全球产业链里穿梭。
黄循财最后说:“马六甲海峡容得下两艘航母,但容不下两套规则。” 这话里的潜台词,比任何冲突预警都更扎心。中美要是真较上劲,打不打本土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咱用谁的规矩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