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S161型手榴弹是中国陆军近年来列装的最新款无柄杀伤手榴弹,专门为步兵近距离作战和军事训练设计。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详细解析,旨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款新型武器的各项特点。 一、核心技术参数 1. 杀伤效能 DSS161采用了2.5毫米厚的钢板冲压预制刻槽弹体。爆炸时,这种设计能够有效生成约400颗破片,形成一个大于6米的杀伤半径,同时保证临界安全半径小于30米。此设计在保持杀伤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操作员的安全,尤其适用于复杂的战场环境和班组协同作战。 2. 引信系统 该手榴弹配备了翻板击针式针刺发火延期引信,包含隐性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与国外常见的M67手榴弹引信相似,这款引信通过优化弹簧刚度和击针行程,将延期时间精确控制在3-5秒之间。这一设计不仅确保了投弹时的安全性,还能够有效减少敌方的反应时间,增强了攻击的突然性。 3. 操作特性 DSS161采用了旋转开销式拉环,取代了传统的开口销结构。经过测试,士兵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牙齿拉开拉环(当然,必须配合防护措施),这使得该设计在山地或寒冷环境下尤为实用。全弹重约450克,长度为120毫米,直径48毫米,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握持设计,方便士兵操作。 二、列装与训练应用 1. 部队装备情况 自2023年起,DSS161已经广泛装备中国陆军基层部队。在2023年秋季的新兵实弹投掷训练中,某旅一次性使用了420枚该型手榴弹,覆盖了322名参训人员。由于其高可靠性,DSS161已成为新兵考核的标准装备,替代了部分老式的82-2型手榴弹。 2. 战术价值 该弹在高原、丛林等复杂地形中表现非常稳定。测试表明,即便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DSS161的引信仍能够成功发火,成功率保持在99%以上。此外,与传统铸铁弹体相比,其破片散布均匀性更好。在城市反恐作战中,DSS161的可控杀伤半径可以有效减少附带损伤,提升战术效率。 3. 训练体系适配 中国陆军将DSS161手榴弹的投掷训练纳入了《军人共同训练纲目》。新兵需要在30米范围内达标,而优秀的成绩要求达到50米以上。从视频资料来看,经过一年的训练,士兵普遍能够投掷至35-40米,部分优秀兵员更是突破了50米大关。训练体系结合了模拟弹与实弹投掷的“心理疏导 实弹体验”模式,有效提高了士兵的心理素质与实战应对能力。 三、技术创新与改进 1. 材料工艺突破 DSS161的弹体采用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研发的DMR-1700特种钢,这种合金钢具备高强度和优异的可加工性。与传统手榴弹相比,DSS161的破片质量分布标准差被控制在±0.05克以内,较传统设计提升了约40%的精度和一致性。 2. 未爆弹处理技术 为了应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未爆弹问题,中国军方研发了iF1000S-M型激光销毁器。这款激光销毁器可以通过1000瓦的激光束,安全地引爆DSS161等未爆弹,处理距离可达200米,总重量仅45公斤,适合快速机动并提供保障。 3. 模块化拓展 为了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DSS161衍生出了训练模拟弹和发烟弹等多种变体。训练弹采用了惰性装药和电子计数器,能够记录士兵的投掷距离并实时反馈数据。这种设计帮助士兵更好地优化动作轨迹,提高投掷精准度。 四、国际对比与定位 与美国的M67手榴弹相比,DSS161的破片数量较少,但其破片动能更高,特别适合对付穿戴防弹衣的目标。相比俄罗斯的RGN进攻手榴弹,DSS161通过预制刻槽技术实现了更加均匀的破片分布,杀伤效果更为精准。在成本方面,DSS161单价约为20美元,远低于德国DM51手榴弹的80美元,性价比高。 目前,DSS161已通过实战化检验。在南部战区的一次山地演习中,某合成营使用DSS161与无人机协同,成功清除了多个隐藏的火力点。随着信息化装备的逐步普及,未来DSS161可能会集成电子引信,实现空爆、定时等新功能,进一步提升战术灵活性。 素材来源于网络新闻
DSS161型手榴弹是中国陆军近年来列装的最新款无柄杀伤手榴弹,专门为步兵近距离
十里动漫
2025-07-20 22:10:10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