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谈到台湾,别再用“收复”或者“回归”这两个词了,根据我们的法律,台湾在1945年就已经从日本手中收回了,现在只是内部出现了点问题,我们和台湾要处理的,是内部事务。 为什么还总有人用“收复”“回归”这些词?有一种习惯思维,觉得台湾像是还没真正回到家的一样,但我们国家自己的历史档案和法律,早已经把台湾的归属写得很清楚, 1945年底,台湾正式由中国政府接管,虽然后来因为国内局势变化,两岸出现了暂时的分治状态,但大家得明白,这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内部问题,不是主权上的争议,更不是外人能插手的所谓“国际问题”。 有的国际话语或媒体在谈台湾问题时用词很模糊,这也是受地缘和政治因素影响,有些势力希望把问题复杂化,制造一些别有用心的话题,但事实并不会因为这些表述而改变, 中国政府自1945年起就在台湾行使主权,也没有哪个正式法律文件、国际权威文本会否认这个历史节点,只是在后来台湾因为历史原因和管理方式变动,才有了今天的分治格局,这归根到底还是咱们自己家的事。 如果把台湾当前的问题说成“还没回家”,其实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解,两岸关系的现状,本质是国家内部因为历史阶段不同,治理方式暂时分隔,就像家里房间多了个门,两边暂时各自照顾日常生活,本质还是一家, 用“收复”或者“回归”,反而容易把问题说复杂了,好像台湾现在和我们毫无关联,这不仅给分裂分子制造话柄,还不利于海峡两岸的认同感,真正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都应该站在历史和法治的角度正本清源。 现在很多年轻人获取信息主要靠网络,网络上的表达如果缺乏严谨性,容易误导新一代,让他们以为台湾还属于所谓“政府以外的地方”,甚至产生“物理上分离就合理”的错觉,事实是, 自1945年开始,台湾便已经实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后两岸出现分治,这是国家内部制度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情况,性质是内部事务,怎么交流、如何融合、怎样解决分歧,是整个国家一家的事情,不存在定义不清的“国际归属”问题。 有时会有人问,既然历史这么清楚,为什么社会上还是有模糊说法?历史教育普及还不够,信息传播环境复杂,也有些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放大问题,把家事讲成家外事,这种表态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影响社会认知,所以强调清楚, 每个人在谈台湾问题时,应该自觉避免不严谨的表述,我们要坚定地说,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从1945年起就是这样,两岸不过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了治理的暂时差异,本质上没有一丝一毫变动。
🌛台湾名嘴帅化民表示:“当所有的台湾人,都不承认自己中国人身份的时候,那么
【170评论】【67点赞】
励志前行
对台湾就是驱逐非法政权,有福建省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