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军两名干部去前线参会,途经小道时,被埋伏的5名越南特工截住,其中一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17 10:58:32

1984年,我军两名干部去前线参会,途经小道时,被埋伏的5名越南特工截住,其中一名干部还以1敌4,状况非常惨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4年9月13日,在老山前线一条小路上,我军战士发现了异常。

草丛里有食物残渣和一顶越军军帽。

更可疑的是不远处杂草下掩着一具尸体。

担心有雷,战士们用电话线小心将其拖到路上。

这是一名约20岁的我军战士遗体,惨状令人痛心。

脚上只剩军袜,皮带被抽走,上身军服被扒只剩红背心,头部左侧有弹孔。

随后,在约15米外又发现第二具遗体,仅着军袜和内裤,全身遍布匕首划痕,胸部更有两个刺刀窟窿。

经确认,二人是我军三营副教导员曹政林和通讯员毕志荣。

他们为何会单独在此遇害?

我军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

三个月后的12月11日,我军抓获一名越军特工团排长。

经审讯,他供认自己是凶手之一,并交代了越军特工代号为“K4”的刺杀行动细节。

据其供述,9月12日凌晨,他带领10名越军特工潜入我方防区。

他们排除地雷后,摸到发现遗体的那条小路设伏。

这条小路杂草稀少,被越军判断为我军常走之路。

经过长时间观察,他们在距我军三营驻地约一公里处选好伏击点。

“K4”行动目标是伺机抓捕我军军官。

潜伏至下午5点,他们才看到一个卫生兵经过。

根据他们的识别方法,判断只是个士兵,便没动手。

直到晚上7点左右,他们终于等到目标:毕志荣和曹政林并肩而来。

见到两人同行,越军笃定其中必有军官,立即分工。

一人持微声冲锋枪负责射杀控场,六人警戒掩护,四人主攻试图生擒军官。

两人踏入伏击圈,微声冲锋枪一枪击毙了毕志荣。

真正的搏斗在曹政林身上。

主攻的四人扑向他,并喊话劝降。

曹政林宁死不屈,一边冷静搏斗,一边高呼支援,但声音传不到一公里外的营部。

1:4的局面极端不利。

曹政林徒手搏斗,手臂很快被刺中七八刀。

混战中他奋力将一名特工压倒在地并死死扼住其喉咙。

为救同伴,其他特工用匕首猛刺曹政林大腿五六刀。

双腿重伤之下,曹政林仍拼命扼住敌人。

被扼的特工为保命,放弃生擒意图,用匕首猛刺曹政林胸口。

曹政林力竭松手倒下后,又被另一特工补刺胸口一刀,最终壮烈牺牲。

越军特工取走曹政林的手枪,扒下两人军服,用草掩盖尸体后,趁夜色潜逃。

“K4”行动虽未活捉军官,却使我军痛失两位优秀战士。

晚8点多,指挥所因未见人而致电三营营部。

营部联系中转站哨兵,得知下午5点后只见过一个卫生兵,并未看到曹毕二人。

营部立刻感觉不对,派机炮连和11连冒雨沿规定安全路线搜索,雨夜无果后撤回。

次晨,营部加派10连1排27人,其中一班搜寻那条危险小路。

搜寻该路的小队很快在危险小路上发现了二位烈士遗体。

同时,在遗体附近十米处发现芭蕉叶上的食物残渣和印有“中国制造”的急救包,确认此处是越军精心选择的潜伏点。

营部保障分队随后将遗体运回。

我军授予二位烈士三等功,安葬于烈士陵园。

曹政林与毕志荣的牺牲促使我军做出重大改变。

一是严格规定战士下山必须五人以上同行。

二是我军特工策略由境内防御转向主动越境出击,沉重打击越军特工。

关于为何二人出现在危险小路,推测是为赶时间临时改道,或遗体被越军转移。

核心在于当时对越军特工实力评估不足。

老山的最终胜利,是曹政林、毕志荣等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今日的安宁,离不开他们的无畏牺牲,英烈永垂不朽!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