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67岁王阿姨听说“晒背能治病”,想到自己有点小毛病,于是,大中午就趴在门口的空地上,开始了晒背。结果太阳越来越毒,王阿姨依然没起身。就这样,整整晒了2小时。眼前一黑,昏迷不醒。送到医院一查,竟是动脉瘤脑出血。 盛夏的午后,太阳毒辣得让人待在屋里都觉得闷热,可在浙江某小区里,67岁的王阿姨却独自趴在自家门口的地上,一动不动。 她不是摔倒了,也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进行她坚持了很久的一种“养生方式”——晒背,她坚信晒背对身体好,能排湿驱寒,增强免疫力。 可这次她选错了时间,顶着烈日整整晒了两个小时,没想到,刚起身不久,她眼前一黑,直接晕倒在地,彻底失去了意识。 家人发现后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脑部动脉瘤破裂,引发了脑出血,而且已经形成了脑疝,情况非常危急。 医生们连夜安排手术,紧急开颅清除脑内淤血,才总算把命保住了,但尽管抢救及时,王阿姨一直没能醒过来,仍处于昏迷状态。 这场本想强身健体的“晒背”,最终变成了一场差点要命的意外,邻居们听说后都震惊不已,原以为晒晒太阳没什么大不了,没想到做得不对,也可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事情传开,网上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得直接:“这哪是养生,分明是拿命‘烤’验,偏方再好也得有谱。”也有人直言:“正午暴晒,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 王阿姨的悲剧,说到底,是一场盲信与科学常识的对撞,她本想调理身上的小毛病,却轻信了网上流传的“晒背能治病”这种话。 网上那些“晒背祛湿”的说法,只是别人根据自身情况的经验分享,可她却不顾时间、不顾身体状况地全盘照搬,硬生生把“养生”变成了“伤身”。 这就像吃饭,七分饱最舒服,非要吃到十二分饱,身体不出问题才怪,更何况,王阿姨的遭遇并非孤例。 有网友就分享了自己姑姑的惨痛经历,同样是在高温下干农活,突发动脉瘤破裂,前后不过几分钟人就没了。 这些教训都在反复提醒:高温天气,务必远离太阳,即使是那些只晒了十几分钟的人,也有不少出来叫苦,说方式不对,晒完背后严重上火,喉咙痛、咳嗽接踵而至,最后只得放弃。 那么,晒太阳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趋利避害?晒太阳本身没错,有益健康,但错的是方法和尺度。 科学晒太阳,讲究的是时间和方式,绝不是随便往太阳底下一站就行,尤其在夏天,太阳最毒的时候是在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这时候不但晒不出健康,反而容易晒伤、晒中暑。 最好的晒太阳时间,是早上八点之前,或者傍晚五点以后,冬天的话,可以选择上午九点到十点,或者下午三点左右,温度适中,阳光柔和,对身体比较友好。 一次晒太阳的时间也不宜太久,控制在10到2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最多别超过半小时,如果晒着晒着突然觉得头晕、眼花或者身体不适,就得立马停下来,别硬撑。 另外有些人喜欢晒背,觉得对身体好,但也不是谁都适合,尝试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没有皮肤问题、心脑血管病史等。 就算要晒,也不能图省事就直接暴露在太阳底下,最起码得穿件薄衣服保护皮肤,头上也别忘了带帽子或打伞,别让太阳直晒,防止中暑。 你看那些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就知道,他们天一亮五点多就下地干活,到了上午十点左右基本就收工回家。 他们不是怕晒,而是太清楚太阳毒起来有多伤人,没人会像王阿姨那样,顶着中午的烈日去晒太阳,那可真是拿身体开玩笑。 信源:逐浪新闻
近日,浙江,67岁王阿姨听说“晒背能治病”,想到自己有点小毛病,于是,大中午就趴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16 15:49:4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