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辽阳的一位大哥今年花了15万买下了一节废旧的火车卧铺车厢,并将其改装成移动“家”,安装在半挂车上,随后,他带着父母和十多位亲人,从辽宁出发,开始了一场前往海南的追梦之旅。 2024年,中国的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一个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的场景:一节老式绿皮火车厢,硬生生被固定在一辆重型卡车上,慢悠悠地往南方开。 这不是表演,更不是噱头,而是一位来自辽宁的珠宝商人李大哥,为自己的父亲专门准备的一场“特别旅行”。 李大哥的父亲年纪大了,又得了焦虑症,总是睡不好觉,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身体倒没什么大问题,可心病最难治。 家人原本想带他出去走走散散心,可试过跟团旅游后发现不适合,节奏太快,老人吃不消,买一辆豪华房车倒是好主意,但一看价格,全家人都犯了愁,几十上百万的开销实在承受不起。 这时候,李大哥突然想到自家院子里那辆一直闲着的大货车,灵机一动:“要不干脆自己造一辆房车出来!”他把这个想法一说,全家人立刻表示支持,父亲听了眼睛都亮了。 李大哥不拖拉,说干就干,马上联系老铁道部门买来一节退役的绿皮车厢,连夜加班改造,把它装上大货车底盘,硬是把“家”搬上了路。 不过,这个“家”怎么造,父子俩的想法却截然不同,李大哥在山东相中了一节跑了三十多年京哈线的老车厢,花了15万买下。 他本打算再砸一笔钱,把车厢内部装修得豪华舒适,谁知老爷子直接拎着工具箱杀了过来,拍板定下了“东北人讲究实在”的基调,并坚持装修预算不能超过7500块。 出人意料的是,这爷俩分工合作,硬是用这点钱办成了大事,他们自己动手翻新墙面,装上复古吊扇,甚至连卫生间都是老爷子带着几个老伙计亲手砌的。 车厢保留了卧铺的经典布局,被隔成六个房间,还配上了独立的供水系统和发电机,当然,整个工程的点睛之笔,是老爷子亲手焊的一个铁锅炖炉子。 为了这个炉子,他从老家带了半扇猪肉和几只活鹅,要用炖肉的香气,让高速上所有闻到味儿的司机都馋得走不动道。 为了让这趟旅行合法上路,李大哥着实费了不少功夫,跑遍了各个部门,最终办妥了《公路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等手续。 他还以日薪800元的价格,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卡车司机,出发当天,辽宁正下着鹅毛大雪,17.5米长的卡车头牵引着火车厢,顶着一身白雪,缓缓驶出家乡。 后面还跟着三辆保障车,负责载人和补给,做到了人货分离,母亲带着孙女坐在保障车里,而父亲则寸步不离地守着他的宝贝炉子,十几个亲戚也轮流上阵,共同参与这场盛大的亲情实验。 车队经过黄河时,父亲站在车厢门口,望着桥下奔腾的河水,感慨自己活了六十多年,第一次觉得黄河这么亲切。 每当车队停靠服务区,车厢后厨飘出的炖肉香总能引来围观,有货车司机好奇地问这火车厢能不能住人,老爷子便豪爽地掀开帘子,请人尝尝正宗的铁锅炖,嘴里还念叨着:“东北味儿,管够!” 全家人也常常围坐在车厢的过道里,听父亲破天荒地讲起年轻时的故事,车厢里满是久违的欢声笑语。 车队在长江边休整时,有广东游客举着手机惊叹:“这可比房车酷多了!”李大哥笑着递上自家产的砂糖橘,随口说了句:“尝尝我们辽阳的特产,比橘子甜。”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网络热梗。 后来车队抵达徐闻港时,真有网友闻讯赶来,送了两筐砂糖橘,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暖意,让全家人又惊又喜。 而这趟旅程最大的收获,无疑是父亲的改变,那个曾经在家唉声叹气的老人,在路上渐渐变了个人。 他在服务区主动跟别的司机搭话,热情地教人怎么腌酸菜,一边掰着手比划一边说:“得用白菜帮子,别用叶子,腌上最少一个月,味才正。” 说得有模有样,连路过的年轻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他还迷上了上网,手机一拿就停不下来,天天在群里发照片、聊旅途见闻,跟全国各地的网友打成一片,不时还喊:“有机会来辽阳,我请你们吃炖菜。”谁能想到,过去不爱说话的他,现在成了不折不扣的社交小能手。 15天后,车队终于抵达海南陵水,父亲搬了个小马扎,坐在车厢门口,背后是椰林,面前是晚霞,满脸的满足。 李大哥看着他笑着问:“爸,这一路挺折腾的,值不值?”老人望着远处的海,眼里泛着亮光,重重点了点头:“值啊!这车厢比我那楼房还舒服,心也敞亮。” 这场看似折腾的旅行,其实让一家人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再好的房子也不如有人陪着说话。 如今,这节被改造成“卧铺房车”的老火车厢,成了当地的网红景点,很多人专门跑来打卡合影,李大哥打算给它挂个牌匾,起名就叫“东北老铁移动驿站”,既是纪念,也是传承。 说到明年的计划,李大哥乐呵呵地说:“要不明年换个方向,拉爸妈去漠河看极光去!只要他们愿意,我就一直开。” 信源:极目新闻——是个狠人!辽宁男子直接买火车车厢带父母到处玩!网友:怪不得我抢不到票
2024年,辽宁辽阳的一位大哥今年花了15万买下了一节废旧的火车卧铺车厢,并将其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7-16 08:49:1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