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被纳粹抓走的小女孩安妮,爬到土坑边上,对拿铁锹的纳粹士兵乞求道: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14 00:36:38

上世纪30年代,被纳粹抓走的小女孩安妮,爬到土坑边上,对拿铁锹的纳粹士兵乞求道:“叔叔,可不可以把我埋得浅一点,我怕妈妈找不到我……”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家里条件不错。爸爸奥托·弗兰克是个商人,经营一家食品公司,妈妈伊迪丝·弗兰克操持家务,姐姐玛戈特比她大三岁。安妮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读书写字,最大的梦想是当作家。小时候,她常在家里的书房翻书,拿支笔在纸上涂涂画画,家里人都觉得她挺有天赋。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1933年,纳粹党上台,犹太人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奥托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带着全家跑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1934年,他们在梅尔韦德广场安了家,安妮也开始上学。她去了第六蒙特梭利学校,跟两个朋友汉娜·戈斯拉和桑妮·莱德曼混得挺好。课余时间,她们仨经常凑一块儿聊电影明星,安妮还攒了一堆明信片,上面全是她喜欢的演员。 那时候的生活还算安稳。奥托晚上会给姐妹俩讲故事,伊迪丝忙着做饭,节日时全家还会聚在一起吃顿好的。1938年,安妮的外祖母也搬过来住,她教安妮织毛帽,还讲了不少德国老家的故事。安妮最喜欢听这些,常常缠着外祖母多讲点。 但平静没持续多久。1940年5月,纳粹打进了荷兰,犹太人的日子又不好过了。他们不能去公园,不能看电影,连学校都得换成专门的犹太学校。安妮的生活一下子被限制住了,可她还是尽量让自己开心点,常跟姐姐在家里玩些小游戏。 到了1942年7月,事情更糟了。玛戈特收到劳动营的征召令,奥托知道再不跑就来不及了。他带着全家躲进了公司大楼后面的秘密小屋。那地方特别隐蔽,入口藏在一个书柜后面。里面挤了八个人,包括安妮一家和另外四个朋友。白天得蹑手蹑脚,连咳嗽都不敢大声,怕楼下的人听见;晚上才能稍微活动下。吃的喝的靠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偷偷送进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她给它取名叫“绮蒂”。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写,把心里的想法全倒在纸上。她写生活有多难,也写对未来的希望,觉得自己总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她还挺幽默,经常拿自己和姐姐开涮,说她们俩老为点小事拌嘴。 可惜,命运没给她机会。1944年8月4日,有人告了密,纳粹冲进秘密小屋,把所有人抓走。几天后,安妮一家被送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到了那儿,奥托被分开带走,安妮跟妈妈和姐姐关在一个小营房里。那地方条件烂得没法说,吃的少得可怜,病到处传。没多久,伊迪丝撑不住去世了,安妮和玛戈特也被转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初,她们俩因为斑疹伤寒先后走了,离集中营解放就差几星期。 奥托是家里唯一活下来的。战争结束后,他回到阿姆斯特丹,拿到安妮的日记本——那是朋友米普·吉斯冒着风险抢救回来的。他翻开一看,里面全是安妮的字迹,写满了她在小屋里的日子,还有对自由的盼头。奥托看完眼泪止不住,决定把日记出版,让更多人听到安妮的声音。 1947年,《安妮·弗兰克: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出了书,先在荷兰卖,后来传遍全世界,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书里没啥大道理,就是一个十几岁女孩的真心话,可就是这份真实打动了无数人。她的故事成了反战的标志,让大家看到战争有多残忍,和平有多重要。 安妮没等到解放那天,可她的日记替她活了下来。她用笔留下的东西,比纳粹的铁锹更有力。她让我们知道,哪怕在最黑的日子里,人也能有点亮自己的光。

0 阅读:27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