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索马里向我国付了一半定金,购买了24架歼6战斗机,哪知道,战斗机交货后,索马里却拒绝付尾款。中国代表十分气愤,6次去追债都没有追回来,最后,一个小伙子想了一个妙招追回了货款。 1979年,中国向索马里出售24架歼6战斗机,交易本该顺利完成,却因索马里拒绝支付尾款而陷入僵局。中国代表六次追债无果,事情似乎无解。然而,一个年轻代表想出了一个巧妙办法,成功追回了货款。这个办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故事的面纱。 1979年,中国正迈入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贸易逐渐活跃起来。为了赚外汇、提升影响力,中国开始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军事装备。那时候,索马里是个非洲小国,经济底子薄,工业农业都不行。1969年,西亚德·巴雷通过政变上台,搞了个社会主义国家,跟苏联关系好得不行。苏联给了索马里不少武器和技术支持,让他们的军事实力蹭蹭上涨。 可到了1977年,索马里跟邻国埃塞俄比亚干上了。原因是欧加登地区,这地方归埃塞俄比亚管,但住的多是索马里人。西亚德觉得,只要有索马里人住的地方,就该归索马里管。这场冲突打得热闹,本来苏联站索马里这边,可后来却跑去支持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一下没了靠山,武器和技术都断了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们找上了中国,想买点战斗机撑撑场面。 中国这边呢,拿出了歼6战斗机。这款飞机是仿苏联米格-19搞出来的,性能还行,价格也不贵,正适合索马里这种国家。双方一拍即合,定了24架,索马里先付了一半定金。中国挺讲信用,按时把飞机交了。可谁想到,交货后索马里却不给尾款了,理由一大堆:经济困难啊,国内乱啊,等等。中国代表气得不行,心想这不是耍赖吗? 接下来,中国派人去了索马里六次,想把钱要回来。可每次都碰一鼻子灰,索马里政府推三阻四,就是不掏钱。追债的事儿眼看成了死胡同,大家都头疼不已。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外汇金贵,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丢了多可惜。 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中国代表站了出来。他没急着吵着要钱,而是静下心来研究索马里的情况。他发现,索马里跟埃塞俄比亚的冲突还没完,他们特别需要国际支持。这是个突破口!他灵机一动,想了个招:暗示索马里,如果能把尾款付了,中国在国际上可能会考虑支持他们的立场,或者至少不站埃塞俄比亚那边。 这招其实挺巧妙,既不硬逼,也不白给,而是抓住了索马里的软肋。索马里政府掂量了一下,觉得这交易划算:付了钱,不光能保住战斗机,还可能换来中国的态度支持。最终,他们咬咬牙,把尾款给了。中国这边呢,总算松了口气,钱要回来了,面子也保住了。 这事儿挺有意思,靠的不是硬碰硬,而是脑子灵活。年轻人看准了索马里的需求,借着国际局势的东风,把问题给解决了。这也说明,国际贸易这玩意儿不光是买卖,还得会算政治账。 从这故事里能学到啥呢?第一,了解对方的底牌很重要。年轻人研究了索马里的处境,才找到切入点。第二,常规路子走不通时,得换个思路。六次追债都没用,可换个角度就成了。第三,经济和政治有时候分不开,想做成生意,得会看大局。 当然,这也提醒咱们,国际贸易风险不小。跟经济不稳的国家打交道,得多个心眼,不然钱打了水漂都不知道咋回事。索马里那边也不是故意赖账,他们确实有难处,可这不代表咱们就得吃哑巴亏。 总的来说,这是个靠智慧和策略翻盘的故事。1979年的中国,还在摸索怎么跟世界打交道,这件事算是个小胜利,也挺接地气。你说呢? 这个故事展示了智慧和创新的力量。在面对困难时,跳出常规思维,往往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之道。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悟。
成飞的歼36是不是又升级改版了?近期有网友在成都拍到一款新型隐身战机,该战机机身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