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志愿军撤军前,黄继光弟弟当逃兵被抓回,他含泪承认:黄继光是我哥。 1958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大规模撤离朝鲜。 在这支经历了硝烟与炮火洗礼的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沉默。 他叫黄继恕,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可就在归国的前夕,他却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部队接到命令,准备撤离朝鲜战场,连队中不少战士想带点纪念品回家。 有人在废墟中捡弹壳,有人藏了一块写着“上甘岭”的残破木牌。 而黄继恕,只是默默地走到上甘岭的旧阵地前,双膝跪地,手握一把朝鲜的黑土,小心地装进了一个布包。 他想得很简单:这片土地,浸透了他哥哥黄继光的鲜血。 几年前,在这里,哥哥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火力点,为全连打开突击通道。 他成了英雄,而黄继恕,只想带点哥哥的“痕迹”回家。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他没有向连长报备,连夜离队外出,被当作“擅自脱岗”,差点被认定为逃兵。 当时纪律严明,这种事绝不能轻轻放过,连部将他带回后,立即进行严肃调查。 黄继恕低头不语,他不是不想解释,而是不知从何说起。 他怕别人说他借烈士哥哥的名头来脱罪。他更怕,人们误解了他对兄长的思念。 当调查进行到第三天,营长亲自来训话,言辞严厉:“你可知道,逃兵的罪名比敌人的子弹还可怕!你是不是想丢掉部队的脸?” 这时,黄继恕猛地站起身,眼圈发红,颤声道:“我不是逃兵……黄继光是我哥!” 一句话,在场的干部战士都愣住了。 营长眉头紧皱,沉声问:“你说什么?” 黄继恕眼含热泪,声音却渐渐坚定:“黄继光,是我哥。1952年,他牺牲在上甘岭。我不是逃兵,我只是……只是想带点哥哥的土回家。” 那一刻,整个营房安静得只剩风声。所有人的目光,落在这个年轻战士颤抖的双手和那一包泥土上。 时光倒回二十多年前,黄家兄弟生于四川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乱世之中,父母勉力供养,兄弟俩也算平稳长大。 可到后来,地主的盘剥变本加厉,吃不饱穿不暖已成常态。 尤其是黄继光,身材瘦小却倔强,从小看不惯那些仗势欺人的人。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黄继光毅然离家参军,他常说:“不能让咱老百姓再受那种苦。” 他在部队表现出色,很快成为一名侦察兵,1951年,抗美援朝爆发,黄继光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他写信给家人:“你们照顾好继恕,我在前线,一切都好。” 可到了1952年10月,在那场血雨腥风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掩护部队前进,英勇地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消息传回老家,父母悲痛欲绝,黄继恕悄悄跑到山头,哭了一夜。 从那天起,他就暗暗立誓:哥哥走的路,我也要走。 1954年,黄继恕也参军入伍,训练中,他一丝不苟,从不叫苦叫累,别人都说:“他像个拼命三郎。”可没人知道,他是在追哥哥的影子。 这次事件平息后,部队给黄继恕平反,连长和营长专门向他道歉。 战士们凑钱,给他做了个小木匣,把那包土郑重封存,还写了一张纸条放在其中:“烈士之弟,情系兄魂。” 回国途中,黄继恕抱着木匣,不再说话,但眼神比任何时候都坚定。 他知道,哥哥没走远,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陪着他走完这段征途。 后来,黄继恕继续留在部队,直到复员返乡。 他没有再提当年的事,只把那小匣子供在屋里一角,每年清明必定焚香叩首。 他曾对邻里说:“我哥是英雄,我只是做弟弟该做的事。我们兄弟,一个守国,一个守土。”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黄继恕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0评论】【76点赞】
用户16xxx31
泪水,情不自禁洗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