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媒体内后视镜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厂开始用上车内流媒体后视镜,部分车企还用上了车外的流媒体后视镜,把镜子替换成一块屏幕,但我在N年前第一次在凯迪拉克的CT5上体验流媒体内后视镜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喜欢,开了一会儿就给它切回了镜子,流媒体外后视镜或许能够在能见度差,下雨起雾的天气带来更好的视野提升安全性,而流媒体内后视镜在我看来除非是用在后窗特别小甚至没有后窗(极星4,赛车和货车)的车上,否则我想不出流媒体内后视镜除了在车内白白花钱多加一块屏幕外,有任何实际的收益,特别是凯迪拉克CT5这种本身物理镜子就足够好用的车上。
无论是车内还是车外的流媒体后视镜,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立体感
人眼看镜子里的物体有景深和立体感,有但看屏幕里的物体没有,立体感的缺失会导致人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变弱,而临场感更强的VR和3D电影就是靠人左右眼成像的不同实现的立体感,而对速度和距离的判断对驾驶的安全非常重要。
2. 焦距变化
假设开车时眼睛聚焦在前方10米的前车车屁股上,此时如果瞬间把目光转移到后视镜里后方10米的后车车头时,眼睛是不用调节焦距的,所以眼睛不会在调节焦距时出现模糊的那一瞬间,但流媒体后视镜的存在会让人在看路-看后视镜-看路的过程中两次大幅度调节焦距,焦距需要从10米快速调节到30-50cm再快速调节回去,同时视线也会迷糊两次,并且快速频繁的焦距调节也会带来眼睛的酸胀感甚至眩晕感,而开车时本来最累的就是眼。
此外在etron这类搭载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车上,由于屏幕被安装在接近A柱下方而不是传统后视镜接近视野水平的位置,驾驶员不但要调节眼睛的焦距,还需要低头,导致余光无法观察正前方的情况,变道时遇到前车减速容易追尾。
3. 视野
看镜子时如果转动头,取决于头的具体位置,镜子里的画面也会随着反射出现变化,实际的观察范围也会很大,并且调节传统后视镜只需要动手一掰,而流媒体后视镜的视野需要缓慢的通过调节摄像头实现。
后部视野在乘用车上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两厢车和SUV这类后窗处在乱流区容易脏的车型大都配备了后雨刮,在一些老款奔驰车型上驾驶员甚至可以一键收起后排头枕,现在的新能源车为了出于降低风阻,行李箱空间和总布置的考虑把后窗做的特别小,流媒体后视镜对这些车来说也只是一连串连锁反应导致的不得已的措施,当然这也是当代汽车消费者需求导致的必然走向,不知道现在车企的产品经理和车主们有多少人意识到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