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给我们做过示范了,卷学历就是人财两空。
让孩子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考试上,相当于学历贬值的高位接盘侠。
·
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学历日渐式微,大学生与高中生待遇差不多。
最夸张的时候,文科生的月薪只比初中生高3000日元(180元人民币)。
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孩子寄希望于继续深造,考研持续火爆,结果高学历就业更难了。
1990-2010年这20年里,日本硕博失业率长期高于40%。
·
研究完日本的数据后,我发现咱们养孩子的破局之路,是提高孩子的辨识度,而不是盲目地卷分数。
当学历和文凭这个区分工具不好用的时候,得靠看得见的特长或技能突围。
一旦发现孩子不是念书的天选之子,把刷题的时间挪到其他“闲学”上,反而是上策。
·
举个例子,一个非名校毕业生,大学期间就组织了自己的团队,有一个10万粉丝的账号跑通了付费项目,对自媒体甚至商业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孩子去求职相关岗位,竞争力是不是杠杠的。
再比如,一个孩子从小痴迷手机硬件,初中就有拆装/修理能力,5年专毕业后,凭着对手机硬件的熟稔,竞争力会不会比一个本科生更大?
·
时代变了,人才需求也变了。辨识度来源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在“不务正业”里养出来的。
一旦孩子的时间被考试和刷题全部占满,就相当于扼杀了他的其他可能。
·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很普通没什么特长,该怎么办呢?
多看书,文史哲的人文素养书,这能帮助孩子理解人、理解人性。
AI越强大,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缺口越大。懂人性的孩子比盲目刷题的孩子机会多。不管社会怎么变,人性不会变。
更多学历贬值的突围之路,4月27日的直播间,我们当面聊
我是家有11岁男孩的普娃观察员,欢迎来到不瞎卷、不焦虑、有方法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