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孙立人被日军炮火炸伤,身上中了十三处弹片。上司黄杰去探望时说:“只要有我在,就有孙立人一口饭吃。” 孙立人这名字,在抗日战争那会儿可是响当当的硬汉招牌。他1900年出生在安徽庐江,家里条件不错,老爹还是清朝的阁臣。小时候脑子就好使,1914年考进清华,学的是土木工程,想着将来搞建设报效国家。可谁想到,国难来了,他也没闲着,干脆扔下书本跑去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打仗。学成回国后,他投身国民革命军,从此跟战场杠上了。 1932年的第一次淞沪会战,孙立人带着部队跟日军硬碰硬,打得对方头晕眼花,他的名字一下子就传开了。到了1937年,第二次淞沪会战更惨烈,他还是冲在前面,结果被炮火炸得够呛,身上十三处弹片,血肉模糊。那时候,他命都快没了,上司黄杰跑来看他,说了那句“有我在就有你一口饭吃”。这话听着挺仗义,可黄杰说完就走,态度冷得像块冰,孙立人躺在病床上心里估计五味杂陈。他琢磨着,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真不一定靠得住。 孙立人伤得不轻,幸亏宋子文听说了,赶紧派人把他弄到香港治伤。宋子文这忙前忙后的,跟黄杰那冷淡劲儿一比,差别不是一般大。孙立人在医院躺了好几个月,总算捡回一条命。伤好了,他没歇着,又回战场接着干。他带兵打仗真有一套,后来在缅甸远征军里也立了大功,日本人一提他的名字就头疼。 抗战熬到1945年终于赢了,可孙立人没消停。国共内战又来了,他还是替国民党卖命,可惜国民党越打越不行。1949年,他们收拾包袱跑台湾,孙立人也跟着去了。到了台湾,他的日子不好过,政治上被人盯得死死的,还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被软禁了好多年。晚年过得挺苦,孤零零的,1990年在台北走了,活了90岁。 孙立人这一辈子,真跟传奇似的。从清华的高材生到战场上的铁血将军,他没少吃苦,也没少出力。他打仗不光靠蛮力,脑子也好使,用兵打法让日本人吃了不少亏。可惜啊,晚年被困在台湾,英雄没落得让人唏嘘。他这人,打仗是为国,可到头来,国也没给他啥好回报。 再说黄杰那句承诺,到底算啥?孙立人晚年那么艰难,黄杰咋没见动静?翻翻历史,黄杰后来也去了台湾,可孙立人被软禁那会儿,他好像没啥表示。那句“有我在就有你一口饭吃”,估计也就是战时随口一说,过后就扔脑后了。黄杰这人,历史上也没啥特别坏的名声,可也别指望他多仗义,典型的那种官场老油条。 孙立人躺在医院那会儿,肯定也想明白了。战争这东西,表面上是兄弟齐心,可背地里谁都得为自己打算。他这辈子,见多了人情冷暖,也看透了啥叫现实。战场上拼命的是他,可最后吃香喝辣的未必是他。这道理,放今天也一样,干得多不代表拿得多。 孙立人这人,最牛的地方是啥?不是他打仗多厉害,而是他那股子劲儿。受伤那么重,他没趴下;晚年那么惨,他也没抱怨。换成别人,早扛不住了。他这性格,搁哪儿都让人佩服。可惜啊,时代不等人,他再能干,也逃不过历史的车轮。 战争这玩意儿,不光是打仗,还考验人性。孙立人跟黄杰的事儿,就是个例子。黄杰那句话,说得好听,可真到关键时候,人影都没了。孙立人也不是傻子,他心里门儿清,可他还是选择硬扛下去。这份坚持,比啥都值钱。 再说说那场淞沪会战,1937年的仗打得真叫惨。孙立人带着部队死守阵地,日军火力猛得吓人,他愣是没退。结果呢,自己差点交代那儿。这仗打完,他名气更大了,可身体也垮了。十三处弹片,不是闹着玩的,能活下来真是命大。 后来在缅甸,他又带着远征军跟日本人干了好几场硬仗。那时候,他已经不是愣头青了,打仗更稳更狠。日本人吃了几次亏,干脆把他列成头号麻烦。孙立人这人,打仗是真拼,可惜后来政治上栽了跟头,不然还能干出更多大事。 到了台湾那段日子,孙立人算是彻底被边缘化了。国民党内部斗得厉害,他这种直脾气的人,哪玩得过那些老狐狸。被软禁后,他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晚年那模样,真有点英雄迟暮的味道。 黄杰呢?他在台湾混得还行,可也没啥大动静。他跟孙立人的交情,估计也就停在战时那几句话上。孙立人落难,他没帮忙,也没落井下石,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去了。这俩人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战争里的一段插曲,听着挺感慨。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