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正在焦急等待109骑兵连队返回的日军司令部,得到一个令人颤栗的消息:数百日军骑兵全部战死,而对手竟然只是当地几十名猎户,武器仅有佩刀和鸟铳。 那时候,1945年的4月份,日军琢磨着怎么切断中美那条驼峰航线,再一把夺过芷江机场。于是,他们呼啦啦地凑了8万多号人,分三路就朝着雪峰山地区冲过去了。 可这帮东洋马还没撒开蹄子,先撞上了瑶寨的竹签阵。马掌踩上淬毒毛竹,当场就跟跳大神似的尥蹶子,骑手摔进腐叶堆里直抽抽——猎户们对付野猪的陷阱,用在人身上效果更带劲。带队的佐藤少佐急得拔刀乱砍藤蔓,压根没注意树杈上蹲着的蓝春达,这老猎人叼着烟杆眯眼瞄准,铁砂子弹噗嗤钻进钢盔缝隙,红的白的溅了旁边翻译官满脸。 要说这仗打得邪乎,日军骑兵刀还没出鞘,先被火球战术烧成了烤鸡。猎户们把松脂藤球点着往山下滚,驮着弹药箱的东洋马受惊乱窜,整个山谷跟放鞭炮似的炸得震天响。十五岁的刘冬生更绝,光着脚板在林子里窜得比山猫还快,专挑落单的鬼子下手,缴获的望远镜后来成了他孙子最宝贝的玩具。 但咱们也得泼盆凉水。史料里109联队实际是被国军主力打残的,猎户们更多是配合骚扰。什么“几十人灭数百骑兵”,八成是民间传说添油加醋。日军战报写得明白,雪峰山战损主要来自疟疾和补给断绝,密林里病死的比战死的多三倍。那些神乎其神的火攻陷阱,碰上雨季潮湿天气,十回有八回点不着火。 最讽刺的是文化碾压。日军参谋部地图上标着“可通行”的山路,实际是猎户们遛野山羊的险径。东洋马在悬崖边打滑坠崖时,瑶族汉子们正蹲在溶洞里啃苞谷粑——他们祖辈记在脑子里的三维地图,比东京印刷的军事地图精准十倍。这场仗表面是武器代差,实则是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的降维打击,山里人用千百年攒下的生存智慧,把机械化的侵略者揍回了原始时代。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7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