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韩增丰中弹倒地,日军师团长大喜,第一时间跑过来验尸,谁知这时,韩增丰却猛然站起身,对着日军甩了一颗手榴弹!
韩增丰当时是八路军的区队长。
这年10月,日军调动了4万余人,对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发起了扫荡,日军来势汹汹,图谋很大。
因日军来的比较突然,许多地方的群众和机关干部都还没有转移,这些人属于非战斗人员,若是碰到了日军,断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因此,八路军除了要与日军交战外,还要想办法掩护他们撤离。
按照上级的分工安排,韩增丰的任务,就是率部掩护行唐、灵寿两个县的干部群众转移。
接到任务时,日军已经包围了这两个县。
不过韩增丰可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将领,之前他率部屡屡痛歼日军,给日军造成了很大损失,率部突围这种事情,韩增丰也干过很多次。
只是这一次比较特殊,因为随行的非战斗人员,人数比较多,这就为韩增丰的突围,增加了一些难度。
韩增丰临危不乱,他沉着冷静,先是分析了日军包围圈的情况,并找到了日军包围圈的薄弱点,之后,韩增丰就率部从这个薄弱点强行突围。
在韩增丰的指挥下,战士们英勇作战,最终顺利带着干部群众,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突围后,韩增丰也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上级安排的任务,他完成了!
谁知这时,一个战士匆匆忙忙跑了过来,说行唐县宋营村,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转移。听到这个消息时,韩增丰脸色微变,随即决定把这些老百姓救出来,他让一部分兵力继续带人转移,他带一些人回去救人。
谁都知道,这一去,很可能有去无回,但战士们见区队长韩增丰都去了,一个个都被点燃了斗志。
他们在韩增丰的带领下,重新杀回了宋营村。
日军发现八路军突围后,又重新杀了回来,也是气得不行,认为八路军太嚣张了,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所以日军就从附近调动兵力,重点包围了宋营村。
韩增丰一行人就被日军困在了宋营村。
纵然身处险境,但韩增丰还是从容不惧,他率部打开了一个缺口,然后叫来一些战士,让他们带着最后一批老百姓撤退,而韩增丰自己,则留在了包围圈中。
他把生还的希望,留给了他人!
如果他跟着一起突围,那么日军就会紧追不舍,到了那时,宋营村的这些老百姓,都活不成了。
他只有留下来,才能吸引日军注意力,才能给老百姓撤离争取时间。由于包围宋营村的日军,不管是火力还是兵力,都占据优势,激战中,韩增丰指挥的八路军就渐渐处于下风,他身边的战士,也是接连牺牲。
韩增丰死战不退,若还有一口气,他就要继续与日军战斗,就是战死,他也绝不会向日军投降!
不久,在日军的火力打击下,韩增丰的背部,被两颗子弹打中。此刻的韩增丰,因为伤势太重,陷入了昏迷,他倒在了一棵柿子树下,这棵柿子树下面有一个大碾盘,中弹后,韩增丰就趴在上面,面部朝下。
日军冲进村子后,就发现了韩增丰。
他们看到韩增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还以为韩增丰已经死了,就把这个消息告诉日军师团长林芳太郎。
林芳太郎听说韩增丰的死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当时韩增丰打了很多胜仗,而且他打的还都是正规战,只打日军的正规部队和铁杆汉奸。
在晋察冀军区,韩增丰指挥的部队,那就是八路军绝对的主力,由于打的胜仗太多,附近的日伪军都听过韩增丰的大名,他们对韩增丰又恨又怕,既想除掉韩增丰,又害怕与韩增丰指挥的部队交手。
林芳太郎当时是日军110师团的师团长。
在他上任之前,110师团已有两任师团长,但这两任师团长,都在韩增丰手上讨不到便宜。
这两个师团长之所以被罢免职务,与韩增丰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当听说韩增丰牺牲了,林芳太郎就不敢相信,他还以为听错了,反复向手下确认情况。
确定韩增丰真的牺牲了时,林芳太郎决定亲自赶往现场,看看让他们闻风丧胆的韩增丰究竟长什么样子。
林芳太郎到了现场时,韩增丰刚好被惊醒。
但日军不知道他只是受伤,而是误以为韩增丰已经战死了,就没有发现这个情况。韩增丰苏醒后,听到了一阵阵日语声,他知道,他逃不了了,所以他就打算在临死之前,拉几个日本兵给他陪葬。
为此,韩增丰就悄悄从身上取了一颗手榴弹,然后将手榴弹握在手里,这时候天已黑,且握手榴弹的这只手又被韩增丰压在身下,日军就没有注意到。
与此同时,林芳太郎发现韩增丰面部朝下,无法看清他的脸庞,就走了过去,想让他面部朝上。手下认为林芳太郎身份尊贵,这种事情不该让他干,就拦住了林芳太郎,然后叫旁边的士兵去翻动韩增丰的身子。
这个日本兵刚翻动韩增丰的身子,韩增丰就猛然站了起来,将手上的手榴弹甩向了林芳太郎,林芳太郎身边的随从,当即挡在林芳太郎身前。最终,林芳太郎只是被擦伤,不过他身边有好几个日军被炸死。
而韩增丰也在爆炸中牺牲了,年仅27岁。
此刻,林芳太郎被韩增丰的英勇折服了,当场就称呼他为“刑天”,并让手下擦洗韩增丰的遗体,把他的遗体还给八路军。之后,林芳太郎就带人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