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未来忧虑
语芙聊文学
2024-12-07 15:17:08
🍓
《书写还有未来吗?》由巴西哲学家、媒介理论学家威廉弗卢塞尔,探讨书写在未来的命运的一本理论作品。他的作品已经翻译出版过《后历史》、《技术图像的宇宙》、《走向媒介本体论》等著作。
🍓
开篇作者就说到从字母和其他数学符号的逐个排列,这一意义上来说,书写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未来可言。他认为随着新符码应用的诞生,如磁带,唱片,电影,录像带,视频光盘,软盘,它们在制作,传输,接收和储存信息方面,比传统的文本更具优势,使得书写似乎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重要地位,面临着式微的危机。其实很早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者。就认为语言是逻各斯的直接表达,而文字只是语言的派生和附属,是“符号的符号”。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等众多哲学家都持有这种贬低文字、抬高语音和语言的观点。例如,卢梭认为文字不过是言语的再现,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看来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所进行的书写在今天真的变得需要商榷了。
🍓
作者讲述了书写的意义,书写是为了让想法拍成支行。没有写下来的话,那么放任自流的思想只会原地打转。这种任何思想都可以回到前一个思想的思维循环叫做神话模式。文字符号将思维从神话引导下了线性的引号。这种定向思维叫逻辑思维。不仅引导思想排列成行。还领导思想走向他者(读者)。但正是因为这种排序和排列是机械性的,所以未来机器会比人做得更好,当然这种机器是已经发展到可以反思的机器。
🍓
书中还讲述了书写的演变,从最早的镌刻文字到字母文字的出现,再到书籍印刷等,书写的形式和意义不断变化,展现了书写如何随着历史的演进塑造并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书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基于文字的线性、逻辑思维,到数字符号所带来的新的思维模式。
🍓
作者认为书写在未来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不仅是“书写机器”,更是能够组织和生成书写内容。它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进行书写创作,但也不是全部替代人的功能,肯定会缺乏人的感情,缺乏一种独创性。所以他需要和人类相互结合,从而构造自己庞大的知识和应用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