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预言老龄化单身潮的未来隐忧
语芙聊文学
2024-11-28 18:24:18
🍓《归宿》这个故事的设定,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他很难不让人想象,或许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在我们的世界当中真会出现类似的情景。
🍓
当今世界上个人主义化的思想越来越普遍,特别是青年一代人。他们过多关注于自身的感受,而有失温情和胸怀。单身化,老龄化,已经很是普遍而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而如果再推演一下的话,设想这些青年他们老了之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
《归宿》就在思考这样一种未来,它设定在未来的某个时代,法律规定年满五十岁的女性和年满六十岁的男性,若单身、无子女且未从事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工作,便会被判定为“无效用人”,需被送往一个名为“单位”的地方。就好像买的食品一样,人类也有了有效期。有效期这个词用到人的身上,单单这样想一想,就会让人莫名的巨大悲伤。
🍓
女主人公多丽特·韦格就是这样一位被判定为“无效用人”的人。看开头她就像被拉去隔离似的,她就成了一个无用的,无效的“人”,在家门口等待着被拉走。“单位”里的生活条件看似十分优越,她拥有一套布置精美的公寓,公寓内设施齐全,周围环境优美,还有先进的娱乐设施。在这里衣食无忧,她也可以认识到同样的过气的人。条件比现在养老院还要好,就是让人感觉到莫名的别扭和凄凉!也引发出个人价值评判标准与社会发展等诸多问题的思考。现在好多年轻人的不婚主义,丁克主义,他们的晚年生活是否会很凄凉?
🍓
认识一个78岁的老爷子,他患过两次脑梗,一次脑出血,还有冠心病,大多数人可能就会颤颤巍巍的益养天年。可他今年去了山西,去了云南旅游,不跟团,就是飞机,火车,汽车,都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可他生活在自己的快乐之中。没有进养老院没有用轮椅。人生人性不太适合用统一的界定标准。
🍓
女主人公在这个“单位”里意外地遇到了爱情。她必然是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这本小说中没有设置那种很激烈的问题和矛盾,但也能让我们很平静思考很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社会资源分配问题,……在瑞典这样一个高福利的国家肯定已经有普遍性了,这也不自觉的让我们思考,我们这一代人的将来(晚年)会是怎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