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那架越南送来的美军直升机,中国研究了50年,最后决定不造了

中国当年拿到一架美军支奴干,如今却连仿都懒得仿了五十年前那架支奴干直升机,如今还停在北京航空博物馆的角落。漆色褪去,机身

中国当年拿到一架美军支奴干,如今却连仿都懒得仿了

五十年前那架支奴干直升机,如今还停在北京航空博物馆的角落。漆色褪去,机身锈迹斑斑。很多人路过它,可能不会想到,这东西当年让中国航空界的人几乎看傻了眼。

1975年,越南送来这架美军遗留的支奴干。那时候的中国直升机工业刚刚起步,连单旋翼传动系统都在摸索。支奴干一摆在面前,两个巨大螺旋桨前后排列,机舱像一节巴士。很多工程师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种设计,震惊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是一台越南战场上活下来的怪物。它能驮着火炮穿梭丛林,能吊着几十个士兵在雨林间穿行,能在半山腰一头扎地、一头悬空,让人和装备直接从舱门进出。那是60年代美国工业的巅峰手笔。

中国那时候也想仿。测绘、拆解、复装,干了几年。可最后不得不承认——根本搞不定。

支奴干的两个旋翼,一个顺时针转,一个逆时针转,中间要靠极其精密的同步传动系统协调。任何一方稍有延迟,整架机就会像陀螺一样在天上转圈。它的传动轴贯穿机身,全机结构复杂得像钟表。70年代的中国,别说精密轴承,连航空铝材都紧缺。

那一代人最终选择了放弃。支奴干被推进博物馆,成了一段尴尬的记忆。

后来中美关系转暖,波音甚至带着支奴干的“民用版”——波音234——来中国做飞行演示。那时它机身上还喷着中国国旗和民航标志,看起来像是“中美合作”的象征。可一场风向突变,美国重新冻结对华军售,所有谈判瞬间归零。

再后来,中国人自己干出了直-8、直-18,搞出了WZ-6、WZ-9发动机。2015年,中国的直-18直升机飞越珠穆朗玛峰,海拔九千米的稀薄空气里,发动机依然稳稳拉升。那一刻,中国航空人可能都想起了博物馆那架支奴干——那个曾经无法仿造的目标,早就被时代甩在了身后。

支奴干的优点在当年确实惊人。大货舱、高原性能、出色的载重。越南丛林、阿富汗山谷、伊拉克沙漠,它都能飞。但时间是一把刀。

今天的重型直升机不再靠“体型”取胜,而是靠发动机功率和智能化结构。吊装早就取代了封闭货舱。榴弹炮、装甲车、补给箱、甚至救援艇,现代直升机直接用钢索挂在腹下,速度快、落点灵活。

丛林降落的“支奴干式技巧”,现在成了累赘。双引擎纵列布置让维护难度成倍增加,重量利用率也低得可怜。美国自己都更爱用CH-53“超级种马”。最大起飞重量33吨,载重13吨,效率几乎是支奴干的两倍。

连波音公司都没再在支奴干的技术路线往下走,改进几十年,也不过是老瓶装新酒。

中国的选择就显得更现实。我们没有必要去模仿一台上世纪的工业产物。我们的重直方向,已经朝着更轻、更强、更智能的路径走。

中国的军工,向来不是靠复制活下来的。歼-10是自研的,运-20是自研的,直-20同样是自研的。支奴干那套“纵列螺旋桨”思路早已成为时代的老黄历。

如果真要说“仿不来”,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如今的中国,造得出比它更复杂的发动机、更稳定的飞控系统、更高效的气动布局。

而那架博物馆里的支奴干,也就成了一段见证。见证我们从仰视美国装备,到今天能在世界高原之巅自由飞行。

它依然在那儿。灰色的机身,圆鼓的舱体。旁边小孩问家长:“这飞机能飞吗?” 有人笑着回答:“那时候能飞,现在我们造得更好的。”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1
2025-10-10 22:12
如今都玩无人机了。造这些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