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战区报道称,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的第二架预生产型,在一架F-16伴飞之下,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42号工厂飞往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对于美国而言突袭者隐身轰炸机第二架原型机的首飞自然是个好消息,但是这年头应对隐身飞机的技术很多,应对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却没有几个,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的战略威慑能力,真的不一定能比过轰-6N+惊雷-1的组合。
平心而论,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是一款十分漂亮的隐身轰炸机。
驾驶舱部分是B-21唯一明显外凸的部分,进气道从B-2的外凸调整为了内凹,所有线条要么是平行线要么是弧线,机身看不到任何不应有的外突,所有开口全部为锯齿状开口,发动机尾喷管也仅仅是两个长条,隐身性是毋庸置疑的强。硕大的主弹舱让B-21拥有内置13.6吨的GBU-57超级炸弹的能力。
第二架B-21相较于第一架B-21,取消了机头的空速管,飞机完成度明显提升。只不过外媒观察第二架B-21的机腹时,此前被认为是两侧弹舱的两组矩形舱门均被螺栓封死,B-21似乎只有中央主弹舱,而没有副弹舱。
此前被认为是侧弹舱的舱室可能是发动机或者其他系统的维护井盖,也可能后期的B-21才会启用这两组弹舱,早期预生产型还没有安装副弹舱。(早期型假弹舱是常规操作,例如SU-57战斗机T-50-4号原型机)
问题是B-21确实很漂亮,极其简洁的外形也显示B-21会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强大的隐身能力让B-21在比B-2全面小一圈的同时,也能拥有不错的作战效能。问题是B-21的综合作战效能真的不见得能比得上挂载惊雷-1机载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轰-6N。
毕竟在这个年头具备反隐身能力、宣称反隐身能力的先进雷达系统、防空系统有一箩筐,但能反高超音速弹道导弹的防空系统是真没见过。(预警雷达表示我看到他了,防空导弹表示我追不上啊!)
B-1B枪骑兵轰炸机,长44.5米,翼展41.8米/23.8米,机高10.4米;最大起飞重量216.4吨;最大速度1.25马赫,最大航程12000公里。不加油时作战半径为3700公里至4200公里(多少超音速飞行一段距离+飞行高度低阻力大)前弹舱、中弹舱长6.32米,后弹舱长度为5.49 米,前中弹舱可打通,内部弹舱最大载弹量34吨,可外挂26吨弹药。
B-2幽灵隐身轰炸机,机长21米,翼展52.4米,机高5.2米;最大起飞重量170.6吨;最大速度 0.95马赫,最大航程为11100公里,作战半径5500公里,左右弹舱长约7.4 米,宽约2.4米,高度约3米,最大载弹量为22.7吨。
美国轰炸机从B-1B到B-2的迭代中,轰炸机的最大速度、最大起飞重量、弹舱尺寸、内外载弹量、最大航程全面下滑。B-2相较于B-1B固然拥有隐身方面的优势,但也拥有着售价高昂,金贵的隐身涂层不仅维护成本高还需要大型机库停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由于B-2实在是太贵了,太耗钱了,B-2最终采购数量仅有21架,不足原定132架的零头。
B-2相较于B-1B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身,唯一的优势也是隐身,换言之当隐身轰炸机失去隐身优势之时,隐身轰炸机仅仅是一款性能相当中庸的亚音速轰炸机而已。
2020年代不是缺乏隐身探测技术的1980年代,B-21固然拥有远超B-2的隐身水平,但B-21所处时代的反隐身水平也远超从前,因此B-21的隐身优势远远小于B-2的隐身优势,甚至于考虑到远程预警雷达的反隐身能力之后,B-21到底是否具备战略意义上的隐身都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九三阅兵中,受阅的预警探测方队,解说词直接就是非常明确的:“受阅的4型装备都是国产新一代高机动雷达,远近衔接、协同组网,能够探测隐身飞机、弹道导弹等目标,是守望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
美国人非常清楚,中国不是夸夸其谈的美国,如果一款武器的性能有十分,那么中国只会说成七分,甚至三分,而美国人则是三分性能吹成十分。印巴五七空战中,印度空军也用阵风战机的残骸证明,中国空空导弹的射程反向虚标啊!当中国明确表示中国某款雷达可反隐身时,美国敢小看么?
当下的B-21突袭者隐身轰炸机地位非常尴尬,B-21对付俄罗斯等对手时是一款性能强悍的隐身飞机,但B-21在中国的预警雷达面前,仅仅相当于普通防空雷达面前不那么隐身的隐身轰炸机,或者说半隐身的轰炸机而已。这属实有些尴尬。
甭管B-2还是B-21都只是亚音速飞机,只要两者确定现身某一空域,中国的反隐身雷达体系就能通过雷达交叉照射的方式大大增加发现隐身轰炸机的概率,隐身轰炸机行踪暴露之后就只有一个死字。所以说在这个年头,隐身轰炸机的必要性真的已经大大降低了。可以类比为:不会有人觉得某NF的60级时代的神装还能应对80级版本吧?
反倒是轰-6挂惊雷-1高超音速导弹的作战方式在当今时代算得上无解。空射且直径大于一米的惊雷-1高超音速导弹,身为战略级高超弹拥有使用一切先进减重技术的资格,至少也拥有3000公里级的射程。(不同定位的武器,所使用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
轰-6N可以在几乎任何空域发射惊雷-1高超音速导弹,最大航程约9000公里的轰-6N轰炸机,在挂载一枚惊雷-1之后,作战半径大概率也就3000公里左右。3000+3000=6000但6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和投射半径6000公里的机载弹道导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轰-6N可以空中加油,从而将作战半径增加至5000公里甚至更远,并且谁说惊雷-1一定和轰-6航向一致啊?扔导弹的时候换个方向扔也是可以的,整个西太平洋都可能平地闪惊雷。机载高超音速导弹所带来的发射阵地选择优势,让轰-6N可以绕道对大型预警雷达的背面发射惊雷-1。拦截?等你发现的时候导弹都把目标炸了;
就算轰-6N迎难而上,让铺路爪探测到了惊雷-1的踪迹,美国也得回答甭管是萨德还是标准-3都拿惊雷-1无处下手的尴尬,这两款中段反导拦截弹真的对付不了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连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都没有,拿什么训练高超音速导弹拦截啊?对于载机而言,轰-6在3000公里外,把一扔弹道导弹就撒丫子跑路了,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而B-21就不一样了,当下美国是一款现役高超弹都没有,超音速导弹也是寥寥无几,美国研发高超弹的时间是中国研发反高超弹的时间,美国高超弹成熟后,中国的反高超弹也就成熟了。当下美国只能靠LARAM这种亚音速的巡航导弹对付高价值目标。亚音速巡航导弹的射程挺远,问题是从发射到击中目标的时间动辄以小时为单位,拦截窗口可以说足足的。
贴近扔隐身导弹倒是能缩短攻击时间,但隐身轰炸机逼近目标的同时,也是逼近中国预警雷达体系的过程,越靠近中国本土,B-21被看破隐身的概率也就越高,任务失败或者干脆被击落的概率将飙升。
对付数十米深的地堡之时,需要动辄数吨的战斗部才行,13.6吨的GBU-57确实很好,问题是吧,这玩意B-2和B-21都得飞临目标上空投递才行,中国又不是领空如同漏勺的伊朗,或者美国有领空大门钥匙的卡塔尔,给B-21几个胆子,B-21才敢临空轰炸?
在2020年代的大国对抗中,隐身在轰炸纵深目标之前,先得对付了一群能反隐身的055、一群能反隐身的陆基雷达,密密麻麻的052D、红旗-9,难度属实高了点,因此在当下隐身轰炸机千里走单骑轰炸纵深目标的概率已经无限接近于零。
换言之隐身轰炸机攻击对手纵深目标时,要么直接上弹道导弹,要么等清空或基本清空对手防空体系之后临空扔炸弹。弹道导弹显然不是B-21能塞下的东西,前者是不可能的;至于后者?都基本清除对手的防空了,派常规轰炸机去轰炸不就行了么。
可以说对于当今时代而言,隐身轰炸机的地位真的有些尴尬。值得隐身轰炸机对付的对手,隐身轰炸机不一定能穿透对手的反隐身雷达体系(虽然说美国的反隐身能力很不咋地,但料敌从宽)。隐身轰炸机可十拿九稳穿透的防空网,用隐身轰炸机对付那也是杀鸡用牛刀,使用钻地弹头的弹道导弹对付是更加经济的选择。
隐身轰炸机的地位实在是有些尴尬,大型载荷轰-6这种亚音速轰炸机就能挂,很多此前需要隐身轰炸机执行的任务,让歼-36去扔空射的鹰击-21就够了,这也是中国轰-20轰炸机一直只听楼梯响的原因。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展速度太快,都快把隐身轰炸机的生态位给占了……以至于轰-20的研发那叫一个万众期待却不着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