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的30%改为人民币结算,成功压低了铁矿石价格。 2025年10月,有不少媒体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大公司必和必拓,打算从第四季度开始,给中国出口现货铁矿石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全用美元结账,大概30%的交易要用人民币。 这事儿一出来,市场反应挺激烈,很多人觉得中国在铁矿石定价和结账这件事上,终于有了大突破。 要搞懂这件事,不能只看表面说中国赢了,背后有好几层原因在推着走。 以前中国的钢铁厂买铁矿石,都是各买各的,你谈你的、我谈我的,互相还竞争,根本拧不成一股绳。 这就导致澳洲那些大矿企跟中国谈的时候,底气特别足,咱们没什么议价的资本。 直到2022年,中国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是想把国内钢厂的采购力量整合起来,统一跟国外矿企谈。 这样一来,中国这边议价的能力就强多了,不再是矿企说多少钱就多少钱。 中国一直想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用得更多,别总是让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里占绝对主导。 像铁矿石、石油、铜这些重要的资源,如果能用人民币结账,就能在全球贸易规则里,慢慢打破美元的垄断。 让矿企接受人民币结算,虽然不能一下子就改变现状,但至少是个开始,先把必须用美元的惯性打破。 对必和必拓来说,中国是最大的买家。 要是得罪了中国,不往中国卖铁矿石,它的出口和收入肯定会受大影响。 就算它也想往其他地方卖,或者搞点别的矿产品,但短期内想放弃中国市场,成本太高了。 所以在谈判时答应用部分人民币结算,对必和必拓来说,更像是为了保住中国市场的无奈选择。 而且这次只改30%,不是全部换成人民币,风险还在它能控制的范围里。 另外还有个现实问题:如果必和必拓不答应,后续交货、收钱,还有信用方面都可能出麻烦,与其僵着,不如适当让一步,成本反而更低。 澳洲矿企不是唯一能提供铁矿石的。 中国早就开始在其他国家找矿了,比如西非、巴西这些地方,还有西芒杜矿区这种高质量的铁矿, 现在也在建设中,以后能出不少矿。 要是必和必拓不答应中国的条件,以后中国大可以从其他地方买,必和必拓就可能丢了市场。 所以这种情况下,它不得不妥协。 必和必拓同意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不只是换个币种收钱这么简单,更像是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里,争夺定价和结算主导权的重要一步。 咱们能看出来,中国买家现在抱成团了,而且一直在想办法打破美元的垄断;而矿企为了保住中国市场,只能在某些方面妥协。 不过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会不会把人民币结算用到长期合同里?其他矿企会不会都跟进?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会不会提高?这些都得接着观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