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歼11的可靠性极高,远海空中对峙和伴飞任务,意味着飞机需要在茫茫大海上保持长时间巡航,随时应对不确定的情况。 现代战机再先进,如果经常出故障,那就完全不适合这种任务。歼11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改进,技术成熟,发动机、航电系统、空战能力都非常稳定。 在这种任务中,稳定比极限性能更重要。你想想,美国飞行员在距离本土几千公里外巡航,如果对手突然掉链子,那才是危险。而歼11,正好能保证高空长时间巡逻不中断,这就是它被频繁使用的关键原因。 远海空中对峙可不是在自家空域绕几圈那么简单,任务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歼11的航程和燃油消耗比那些超现代、追求极高机动性和隐身能力的战机更适合长时间巡航。 歼20追求隐身和高端空战能力,但对燃油消耗非常敏感,连续巡航时间有限;歼16在火力和多用途任务上表现出色,但重量大、耗油多,也不适合长时间伴飞。歼11在这种任务上,既省油又可靠,更能确保任务完成。 再来看部署效率。歼11的操作和维护相对成熟,训练周期短,配套后勤体系完善。这意味着在远海执行任务时,调度灵活,出现问题可以快速解决。 相比之下,高端机型在远海部署需要更复杂的后勤支援,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战术安排。在实际战场环境下,能够及时投入任务、持续伴飞和拦截,这比单纯追求技术先进更重要。 同时,歼11的任务适配能力强。伴飞和拦截任务主要是对空监视、威慑和防护,而非主动攻击。它不需要超隐身、超高速或者复杂的高精度打击能力,稳定巡航和适当空战能力就足够。 换句话说,任务本身决定了机型选择。中国空军并不是盲目使用最先进的机型,而是根据任务特点匹配最合适的装备,这就是所谓的“实用主义”。 对比一下,美国飞行员看到的这种现象,可能让他们产生误判。欧美国家的思维往往是“最新的、最强的就是最好的”,于是美军飞行员一看到歼11就觉得奇怪,甚至低估了它的战术价值。 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空军不是在比谁更炫酷,而是在比谁能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得更高效、更可靠。歼11在远海伴飞任务中,不炫,但稳健;不高端,但适用。 从战略角度看,这种选择也体现了中国空军的长期考量。远海伴飞和空中对峙并不是短期的炫技,而是长时间、持续性的任务。能保证长期存在、稳定执行、快速部署的机型才是首选。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歼11的价值被最大化利用,而高端机型则留给更复杂、更高威胁的作战任务,比如制空权争夺、远程打击等。 对于美国飞行员来说,这或许有点难理解:你们习惯了高科技至上、性能至上的思维,而中国空军在这里给出的答案是,任务是什么,装备就选什么。 不是最贵的、最先进的才是最合适的,而是最能完成任务、最能长时间保持存在感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所以,下次看到歼11出现在远海伴飞任务中,不要惊讶。这正是中国空军“实用主义”理念的体现,根据任务需求选装备,而非盲追尖端技术。高端机型有它们的位置,但稳定可靠、续航出色、部署高效的歼11,才是远海空中对峙的真正主力。 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战术智慧,也体现了战略成熟。远海空中对峙不是短期比拼,而是长期存在的任务,选择适合的工具,才能持续稳定地执行任务。这种理念,不追求炫技,不盲目更新,而是最大化任务效率,值得深思。 歼11不是最炫,但它最实用;不是最先进,但它最可靠。中国空军选择它,不是因为它闪亮,而是因为它能长期站在那片空域,把任务完成到位。 面对这种实用主义,美国飞行员百思不得其解,但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空军成熟的战略思维,任务决定装备,而不是装备决定任务。

评论列表

浮山岁月
浮山岁月 1
2025-10-10 20:00
11现在快要退役了 就消耗剩下的机体寿命 不心疼 多简单的事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