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歼35只是过渡,更强的歼50已经在路上。我们知道,歼35还属于第五代舰载机,同为

歼35只是过渡,更强的歼50已经在路上。我们知道,歼35还属于第五代舰载机,同为五代舰载机F35C在整体性能上不如歼35,歼35对F35C有隐身,航程优势。但歼35并未对F35C形成碾压优势,同样大规模机群作战,还是有被击落。 话说回来,军迷圈子里聊起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进步,总绕不开歼-35这家伙。它本质上是从沈阳的FC-31项目演化出来的舰载版,定位就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专为航母量身打造。2025年这会儿,歼-35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福建舰上那套电磁弹射系统直接把它甩上天,成了全球第一个用这种方式起飞的隐身舰载机。比起美国的F-35C,歼-35在几个关键指标上确实占了便宜,尤其是隐身和航程这些硬家伙。你想想,F-35C的雷达截面面积(RCS)据说在正面是0.001平方米左右,但歼-35的宣传里直接吹到“手掌大小”,也就是更小的级别,这意味着在雷达上它更像个幽灵,敌方预警机得费老劲才能锁定。航程方面,歼-35的双引擎布局让它能拉得更远,作战半径轻松破千公里,适合在西太平洋那种大洋上折腾,而F-35C单引擎的续航总有点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高强度出动时。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优势听着牛,但搁在实战模拟里,歼-35对F-35C还真没到一打一个准的地步。为什么呢?先说隐身,歼-35的涂层和进气道设计是优化了全向反射,但F-35C的经验更足,它从2010年代就开始海战测试,传感器融合那套玩意儿能实时整合数据,让飞行员在混战中反应更快。航程上歼-35是强,但F-35C的空中加油兼容性更好,能补上短板。关键是大规模机群作战,这才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模拟演习数据显示,当双方拉出20架以上的编队,歼-35的隐身优势能让它先手发起攻击,导弹发射后隐没,但F-35C的网络战能力强,数据链能让整个舰队共享情报,瞬间反锁目标。结果呢?歼-35编队往往能击落几架对手,但自己也得付出代价,总有两三架被近距格斗或电子干扰搞定。不是说歼-35弱,而是第五代这代东西,本来就靠体系打天下,单机再牛也扛不住集群的火力倾泻。国际上那些智库报告也承认,歼-35在印太地区的部署会让美军头疼,但还没到颠覆平衡的程度。 这种局面其实挺典型的,第五代战斗机从诞生起就没谁是绝对王者。F-35系列全球卖了上千架,实战数据堆积如山,从中东到欧洲演习,它在狗斗里的胜率高达20:1以上。但歼-35呢?它更注重速度和机动,马赫2的顶速甩F-35C一条街,双引擎还多一层保险,适合航母那种高出动率的环境。问题是,实战里谁会傻乎乎一对一?大规模对抗,变量太多,天气、电子战、后勤补给,全得算进去。举个例子,2025年福建舰的测试视频里,歼-35和J-15T、KJ-600预警机一起上,弹射起飞顺溜,但模拟对F-35C的蓝军演习报告显示,中国侧的损失率在15%左右,不是零蛋。这说明啥?歼-35有先发制人的潜力,但F-35C的成熟度让它在持久战中扳回一城。国际事件上,美中海军在南海的摩擦越来越多,歼-35的入列直接拉高了门槛,但也没到让美军睡不着觉的地步。毕竟,美国的航母群有11艘,歼-35得等批量生产后才能追上数量。 歼-35为什么只是个过渡货?因为第六代已经在门口了。歼-50这玩意儿,沈阳的设计团队从2024年底就开始放风,2025年9月直接有高清照片流出,无尾布局、推力矢量喷管、DSI进气道,全是高大上的配置。它不是简单升级,而是跳级,作战半径直接翻倍,隐身覆盖全频段,连固定翼预警机都难捕捉。想想看,第五代还得靠涂层遮掩,第六代直接从气动布局上优化,RCS小到厘米级,航母上起飞后能直奔两千公里外夺空权。美国的F/A-XX还在招标,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曼抢得头破血流,中国这边歼-50已经试飞多次,J-XDS原型机在沈阳上空转悠,专家估摸着2030年就能小批量装备。为什么这么快?中国航空工业的迭代速度摆在那,歼-20从首飞到服役就五年,歼-35也差不多。歼-50的亮点是无人协同,未来它不光自己飞,还能带无人机群,体系作战下,五代机根本没招架之力。F-35C再牛,面对这种全向隐身的对手,也得靠数量和经验硬扛。 歼-35的出现,让中国海军从辽宁舰的滑跃时代跨到福建舰的电磁时代,实战能力翻了好几倍。但它对F-35C的优势,主要在硬件上,软件和训练还得追。国际上,美媒总爱说中国抄袭F-35,但数据摆着,歼-35的翼展更宽,载弹量更大,适合亚太的广阔海域。损失率这事儿,也不是黑谁,模拟里美军也有飞机被“击落”,比例五五开。这反映出,现代空战不是英雄主义,而是算力加火力的游戏。转到歼-50,它的设计思路更务实,无尾减少阻力,机动性爆表,预计用新型涡扇-19引擎,推重比过1.5。2025年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有三款六代原型在飞,美国的NGAD还卡在预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