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迟迟不接比特币,美国还能撑多久?这么说吧,要是我们不接盘,比特币的市价还有得升,可一旦我们接盘,比特币就会立马暴跌! 2025年9月,美国比特币现货ETF单月净流出超6亿美元,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而中国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刚启动就接入了85个国家的结算节点。 一边是资本用脚投票逃离,一边是新支付体系加速落地,美国为比特币撑盘的日子,肉眼可见地难以为继。 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市场波动,却没看清,比特币的三大支撑——算力、需求、信任,在美国正一个个崩塌,而中国不接盘的选择,恰恰戳破了它“价值神话”的假象。 美国接下全球算力大旗时,本以为握住了定价权,没想到却成了烫手山芋。2021年中国清退矿场后,美国算力占比一度冲到40%,可这背后全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德州矿场用的火电成本,比当年四川水电贵了三倍还多,2023年电价涨了一倍多后,不少矿场只能间歇性开机,想转移算力都没地方去。 加拿大魁北克给挖矿定了惩罚性电价,比普通工业用电贵近三倍,还随时可能拉闸限电,BC省干脆暂停了所有新挖矿项目的电网申请,要到2025年底才解禁。 有人说哈萨克斯坦能接,可那边最大的180兆瓦矿场,一半资金和技术都来自中国矿企,本质上还是中国算力的“海外延伸”,美国根本拿不到核心话语权。 算力撑不住只是表面,真正让比特币站不稳的,是没人愿意真的“用”它了。比特币从诞生起就喊着“替代货币”的口号,可到现在除了炒作和洗钱,没什么正经用途。 中国2023年破获12起地下钱庄案后,2024年起诉虚拟货币洗钱的人就超过了三千,这种犯罪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另外,数字人民币直接解决了比特币号称的“跨境支付优势”。上海的国际运营中心启动后,跨境结算秒级到账,手续费几乎为零,今年三季度用它结算的贸易额就突破了八千亿元,覆盖了能源、农产品等多个领域。企业有了安全又便宜的选择,谁还会冒风险用比特币?这也是美国机构不敢进场的核心原因——MicroStrategy这种最大的企业持有者,每个月买的比特币从2024年的十三万多枚降到了2025年8月的三千多枚,大家都看清了,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再炒也只是泡沫。 美国内部的信任崩塌,更让撑盘成了笑话。监管机构自己先乱了阵脚,SEC说比特币是证券要严管,CFTC却说是商品可以松绑,2025年还联手FINRA调查了两百多家相关公司,搞得机构不知道该听谁的。 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币虽然总量还在涨,但愿意溢价买的人越来越少,之前投资者愿意花三倍多的价钱买持有比特币的公司股票,现在这个溢价已经跌到了一倍多,说明市场对这种“炒币股”也没了信心。 更尴尬的是美国政府自己,手里握着十九万枚没收的比特币,想拍卖却没人敢接,怕牵扯到暗网交易的法律风险,只能天天花着存储费放在库里,这本身就说明比特币连“政府都不敢碰”,普通投资者哪来的底气? 对比之下,中国不接盘从来不是“堵”,而是看透了本质后的主动选择。很多人觉得中国是反对创新,可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已经说明,我们要的是有底线的创新。 这种创新不耗能,不会被用来洗钱,还能真真切切服务贸易和民生,这和比特币那种靠耗电维持价格的模式完全是两条路。 2025年三季度,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商户已经超过三千八百万,跨境节点连了四十六个国家,这些实实在在的应用,比比特币的市值数字有意义多了。 中国的监管也不是一刀切,而是慢慢织密一张网,从银行断通道,到技术监测,再到起诉犯罪,一步步让虚拟货币交易失去生存空间,这种循序渐进的治理,反而比美国的摇摆政策更让人踏实。 美国的撑盘还有个绕不开的死穴:能源矛盾。 比特币挖矿一年耗的电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美国承接算力后,这个负担全压在了自己身上。 德州的矿场一年用电量抵得上三百万户家庭,当地居民电费涨了5%,抗议标语都贴到了矿场门口。 此外,美国喊着碳中和口号,可挖矿用的火电排放,是中国水电矿场的七倍,环保组织天天抗议,政府想补贴矿场都师出无名。 这种既要保算力又要顾环保的两难,注定了美国的撑盘是赔本赚吆喝,2025年Core Scientific这种大矿企宁愿把算力迁到墨西哥,也不愿在美国硬扛,就是最好的证明。 网友说得实在:“比特币这东西,没中国接盘就是空中楼阁,美国再怎么撑,也填不上没用途、高成本、缺信任的坑。”这话戳中了要害。 美国以为接住算力就能掌控一切,却忘了金融的核心是价值和信任,比特币两样都没有。而中国不接盘,不是输了什么机会,而是躲过了一个陷阱,还趁机把数字人民币的路铺得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