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真主党领导人警告哈马斯:特朗普“20点计划”充满危险!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05 23:27:30

黎真主党领导人警告哈马斯:特朗普“20点计划”充满危险!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10月4日的警告,给特朗普抛出的加沙停火“20点计划”泼了盆冷水。“这个计划充满危险”,他在纪念黎以冲突丧生指挥官的讲话中直言,这不过是以色列用政治手段实现军事没能达成的目标,一场围绕加沙未来的博弈就此浮出水面。 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是特朗普10月3日上午的最后通牒。他给哈马斯划定了明确期限:美国东部时间5日18时前必须同意“20点计划”,否则将面临“地狱之灾”。这种带着威胁意味的施压,让本就紧张的加沙局势更添变数。 要知道,加沙冲突已造成无数平民伤亡,饥荒与动荡笼罩着这片土地,外界本以为“20点计划”是停火曙光,却没料到开局就充满火药味。特朗普口中的“20点计划”究竟藏着什么? 根据白宫9月29日发布的文件,核心是通过人员交换换停火,要求哈马斯72小时内释放所有被扣押以色列人员及遗体,以色列则逐步撤军,加沙将由技术专家委员会过渡管理,还得接受国际“和平理事会”监督,更关键的是哈马斯不得参与治理。 这样的条款,难怪卡西姆会直言“危险”。卡西姆在讲话中戳破了关键:以色列打了这么久,军事侵略、制造饥荒都没能如愿,现在想靠这份计划变相吞并巴勒斯坦土地,剥夺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以色列一直对加沙周边土地存有野心,冲突期间多次扩大军事控制范围,如今“初步撤军线”的划定看似让步,实则可能为后续领土诉求埋下伏笔。但卡西姆也明确表态,自己不会干涉细节讨论,最终决定权在哈马斯及巴勒斯坦相关派别手中,这份分寸感尽显地区力量的博弈逻辑。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哈马斯的回应透着审慎与坚持。10月3日,就在最后通牒发出数小时后,哈马斯宣布原则上同意人员交换框架,愿意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和遗体。这一步退让,既是为了缓解加沙民众的苦难,也是展现和平诚意。 但在核心权益上,哈马斯寸步不让:加沙未来安排、巴勒斯坦人民的广泛权利,必须放在民族自决框架内,按国际法和国际决议解决。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更是直接点出计划的不合理之处,72小时内完成所有人员交换“不现实”,光是搜寻遇难者遗体就需要时间。 在治理权问题上,哈马斯同意移交管理权给独立巴勒斯坦机构,但坚决反对特朗普等人组成的“和平理事会”监督,要求这个机构必须基于民族共识,获得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支持。这种“有条件同意”,既避免了谈判破裂,又守住了巴勒斯坦的民族尊严。 局势在10月4日出现新转折。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文,宣称以色列已同意加沙“初步撤军线”,美方已向哈马斯说明,只要哈马斯确认,停火“立即生效”。这番表态来得猝不及防,有人猜测是美国内部政治考量施压,毕竟快速促成停火能为特朗普积累政治资本。 几乎同时,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确认以色列与哈马斯代表团将于6日在埃及会谈,焦点就是“20点计划”的人员交换条件和细节。埃及的介入,给这场多方角力添了关键的调解砝码。国际社会对这份计划的看法早已分裂。 支持方认为,无论计划有多少瑕疵,能让双方坐上谈判桌就是进步,加沙民众实在经不起更多战火。反对者则担忧,计划过度偏向以色列诉求,忽视巴勒斯坦的核心利益,强行推进只会埋下更大冲突隐患。 卡西姆的警告,正是代表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忧虑:和平不能以牺牲弱小民族的权益为代价,更不能成为强权干预的工具。回溯加沙冲突的根源,领土争端、宗教矛盾、外部干预交织在一起,绝非一份“20点计划”能彻底解决。 特朗普的计划看似全面,却回避了最核心的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注定难以实现长久和平。以色列想借计划巩固既得利益,哈马斯要维护巴勒斯坦人的尊严,美国想主导地区秩序,各方诉求的差异,让6日的埃及会谈充满变数。 有人会问,这场博弈中,最该被重视的加沙民众的意愿何在?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安稳的家园,能吃饱饭、孩子能上学,不用活在轰炸的恐惧中。任何抛开民众需求的政治交易,都注定是空中楼阁。 哈马斯同意人员交换,是看到了民众对停火的渴望;卡西姆的警告,是担心民众的权益被悄悄出卖;以色列同意撤军线,或许也承受着国际社会对平民伤亡的谴责压力。“20点计划”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际政治的复杂与现实。 强权施压与弱者抗争并存,短期利益与长远和平交织。6日的埃及会谈能否取得突破,现在还是未知数。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加沙的未来,不该由美国或以色列单方面决定,更不该在威胁与妥协中草草定局。 真正的和平,需要尊重每个民族的自决权,需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需要用平等协商代替强权逻辑。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换不来长久安宁,以色列的领土野心只会激化矛盾,唯有让巴勒斯坦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加沙才能走出战火阴影。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